德国是如何破解电瓶车“困局”的?

2016-07-05 13:05:49来源:海外网 字号:

各国电瓶车,上路规矩多

日本:要想上路装备要全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电动自行车,在日本基本指“电动助力自行车”,是介于自行车与轻型摩托车之间,通过传感器感知蹬脚踏板的力度和转数,再通过搭载的马达,减轻蹬脚踏板的力。

电动助力自行车因其舒适性和低廉的价格,在日本非常受欢迎,2008年的销量就已经达到30万辆。目前电动助力自行车主要的受众是老人和居住在坡道较多地区的家庭主妇。

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最初电动助力自行车人力与电动助力比率最大1比1(时速15公里以下),也就是说蹬脚踏板时会获得同等助力。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该比率提高为1比2(时速10公里以下)。时速10公里至24公里之间,比率会逐渐下降,时速至24公里就不再有助力,所以不会像轻型摩托那样达到时速40公里。

在日本,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待遇相同,人们必须考取驾照后才能驾驶,加之不少家庭都拥有汽车代步,所以电动自行车还不是主流交通工具。

法国:晋身公务车行列

在法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鼓励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像巴黎市政府,2009年就开始规定,巴黎市民购买一辆两轮电动车,市政府补贴价格的25%,上限为400欧元;企业机构等购买十辆以下的两轮电动车,也可获得相同折扣的优惠。购买的两轮电动车不限于巴黎范围。

巴黎市政府认为电动自行车经济、环保、噪音小、便捷,在市区表现不输给普通自行车。若巴黎的两轮摩托车中的1%变为电动车,每天可以减少两吨碳排放。

巴黎大区94省丰特奈-苏布瓦市还在2011年3月就配备了15辆电动自行车,用来为市镇工作人员工作出行提供服务。自行车停放在市政府内,配有自动充电设备。该市市长让-弗朗索瓦·沃盖表示,此举在可持续发展上更进一步,既节省燃油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负责开发这一电动自行车站的法国清洁能源地球公司经理帕斯卡尔·戈特里算了一笔账,包括建设和维护费用,一辆电动自行车每月只用地方政府花150欧元,而公务车开支则为800欧元。

澳大利亚:连车灯都要管

澳大利亚的城市因为地形原因,道路大多不够平坦,坡度较大,不适合人力自行车出行,而电动自行车走山道很便利,既省力又能节省街道空间,所以,电动自行车在澳大利亚发展很快。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输出功率在200瓦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被列入小型摩托车,治理规则与摩托车相同,车辆要进行注册,驾驶者必须持有驾照并佩戴头盔。

在其他方面,澳大利亚对电动自行车的治理也很严格,可谓事无巨细,甚至连车灯都进行了具体规定:必须配备可见度为200米的白色前灯和红色后灯。

电动自行车在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和汽车、摩托车一样的交通工具,也要受同样的交通规则制约。多数省份都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输出功率最高为500瓦,并限制了20英里(约合32公里)每小时的最高速度。

责编:郭文锦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