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德国校友会双校年会闭幕

2016-12-15 13:36:3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12月15日电 据开元网报道,11月26日至27日,在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 (AASEUG) 和山东大学德国校友会 (SDUAAG) 共同举办了2016年年会。

活动通稿114.png

参会校友和嘉宾在慕尼黑中德科技创新中心前合影留念。

本次年会获得了驻德使馆教育处和社会各界新老校友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开元周游集团、中德科技创新中心、Top Wine Germany的大力赞助。此外,年会的成功举办,与慕尼黑学生学者联合会、慕尼黑亥姆霍兹学联、慕尼黑华人协会、乌尔姆学联等协会的在地配合与支持密不可分。

2016年,正值国家加速推进科技产业升级,海外人才形成归国大潮。在此背景下,针对“海外人才发展和归国服务”这一主题,与会的嘉宾与校友们进行了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深入讨论。交流热烈持久,得益不浅。

开幕辞:“承前继后,继往开来”

下午两点,签到程序后,年会在两校校友重逢的喜悦气氛中开始。山东大学校友、欧洲科学院院士,耶拿大学的汪兆琦教授首先发表了开幕致辞。

活动通稿465.png

汪教授远道而来,亲临现场与校友们交流。

随后,山东省政府驻德国经贸代表处首席代表惠宏玉致辞。从山东大学悠久的历史讲起,他说,“两校校友都是青年一代中的人才”,并鼓励各位学子承前继后,传承历史,继往开来。

活动通稿572.png

山东省政府驻德国经贸处首席代表惠宏玉先生致辞

乌尔姆大学自 2002 年以来一直与两校保持友好合作,是在场众多校友的母校。此次年会,乌尔姆大学国际处主任Lücker博士到场表示祝贺。他向大家介绍了乌尔姆大学同东南大学、山东大学新的G5战略计划,特别是博士及以上层面人才联合培养的情况。

活动通稿721.png

Dr. Lücker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与德国乌尔姆大学的教育合作。他宣布自己于年会当天退休,在场不少校友感怀不已

正在德国访问,但因行程安排不能前来参会的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在几天前的德国校友见面会上,为年会悉心录制了祝贺视频。视频中,他亲切慰问了在德的东大校友和山大校友,并且预祝年会取得成功,并期待校友常回南京,看看母校的一草一木。校长的“闪现”,让各位参会校友惊喜不已。

最后,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会长高梓尧博士,山东大学校友会会长王晓峰博士分别介绍了各自协会本年度的活动和发展情况。

市场、生产力与创新:德国科技发展

精彩的报告环节随后开始。第一单元,受邀嘉宾介绍了德国科技和创新体系。来自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王宇女士做了题为“德国创新体系借鉴”的报告。

报告中,她对比了中德创新体系,指出中国善于“颠覆式商业创新”,而德国更擅“渐进式创新”。并以德国通过产业集群弥补高科技产业空缺为例,介绍了德国创新体系的组织模式。对比中国产学研的知识流动体系,她提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联性是一个有提升空间的努力方向。”

活动通稿1208.png

王宇女士为德国总理奖学金获得者。

来自TÜV SÜD的工程师肖嘉翔先生,做了题为“德国工业标准和TÜV SÜD” 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他在德国从事技术检验的独特经验。作为德国老牌检测机构,TÜV SÜD的业务涵盖产品测试、认证、审核、知识服务和培训等各个方面,独立且专业的运作方式,为德国产品信誉提供了有力保障。

活动通稿1371.png

慕尼黑华人协会会长,TÜV SÜD的工程师肖嘉翔先生做主题演讲。

第一单元末尾,年会现场迎来了神秘客人——青岛电视台的“丝绸之路今日行”摄制组。他们从中国青岛出发,追随古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陆,最终来到慕尼黑与大家相聚。

活动通稿1488.png

摄制组从青岛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自驾,全程一万八千公里,历时60天到达德国。他们为校友放映了沿途录制的视频,引人入胜。

青岛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王文科先生,图文并茂得介绍一路的见闻,“金羊毛”,格鲁吉亚的“地下印刷厂”“成吉思汗跌落地上的帽子”。除了爬升的无人机拍下的车队前行的轮印,他们还带来了山东人最酣畅的问候——在晚宴上为每一个与会人开启了一瓶青岛啤酒。

机遇和挑战:海外人才归国服务

报告的第二单元,青岛中德生态园和中德科技创新两家机构,为校友们介绍海外人才归国服务。来自青岛中德生态园的沈雷先生详细的介绍了生态园的发展、格局和科技侧重。他向两校校友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并对人才归国的待遇和条件做了详细说明,让校友们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和实际的考虑。

活动通稿1832.png

青岛中德生态园驻德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沈雷先生在做主题报告。

本次活动的场地赞助商,中德科技创新中心的唐志红女士,对于中德科技创新中心这个新搭建的海外科技创新平台做了推广和介绍。地处德国经济科技中心慕尼黑,辐射巴登州,中德科技创新中心自运营以来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德国在地与中国相关的科技创新平台。

洪堡论坛:突破困境与拥抱机遇——海外人才发展与欧洲科技创新

年会最后,由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会长高梓尧博士主持带来洪堡论坛环节。本期论坛嘉宾包括汪兆琦教授(耶拿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程净东博士(慕尼黑大学基因中心博士后)、刘小君博士(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学院高级研究员)、王宇女士(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高级专员)和刘柳博士(麦肯锡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咨询师)。

活动通稿2183.png

洪堡论坛正在进行,主持人与嘉宾在讨论观众提出的问题。(“洪堡论坛”是东南大学德国校友会的品牌活动。每期论坛针对时事话题,邀请与观众一起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谈谈您来到德国的第一印象?”——讨论由这个小问题展开。三十年的时间,大家对德国的直观感受,已经从当年“发达国家”的仰视,慢慢转变为平视。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中德之间硬件水平的差距渐渐缩小,但是德国方便的城市交通,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依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留在德国还是回国工作?”——对于正在求学的校友,毕业之后的择业方向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哪里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对此,几位嘉宾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汪教授认为,随着中国国运的上升,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十分鼓励大家回国。程净东博士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回国工作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最佳途径。刘小君博士和刘柳博士则认为,个人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最优解”,而是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独立思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王宇女士还强调了在做出选择时,家庭的重要性。

“未来三十年,中国科研和德国科研,谁会更好?”——对于这个问题,嘉宾们除了对中国科研给出美好的期待以外,也对于目前国内的科技发展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经济和科技“两张皮”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德国坚实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体系将可能成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活动通稿2778.png

几位女性嘉宾(左起:慕尼黑工业大学化学院高级研究员刘小君博士、麦肯锡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咨询师刘柳博士、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高级专员王宇女士)与观众分享,他们在欧洲和中国职场求职时,对“性别歧视”的看法。

现场观众与嘉宾互动不断,如何应对德国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女性在德国职场是否遭遇性别歧视,如何脱颖而出?嘉宾给出了他们的解答:“玻璃天花板”的现象客观上是存在的,学好语言,积极主动地融入德国公司文化,是为自己开辟职场上升通道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对于女性而言,则必须通过“上进心,求知欲和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

嘉宾们文理科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代以及学术界工业界的不同职业经历,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访谈环节,观众聚精会神,提问精彩,嘉宾妙语连珠,气氛十分热烈。活动结束获得了观众不断的掌声。

晚餐和酒会“相逢意气为君饮”

随着开元周游的陈婕灵女士为本次年会抽出了大奖:意大利六日游,年会气氛达到高潮。

活动通稿3211.png

赞助商Top Wine Germany、开元周游集团与幸运获奖的校友嘉宾合影。

晚餐和酒会阶段,借着Top Wine Germany的香槟美酒,年会气氛愈加高涨,与会校友和嘉宾们相谈甚欢直到夜晚。老友相聚,新友相识,在慕尼黑寒冷的冬日,校友们找到了故乡的感觉。

年会第二天,朦朦雾气中,大家一同徒步前往慕尼黑郊外Andechs修道院。初冬时节,一路溯溪而上,校友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

活动通稿3411.png

新老朋友们在年会中相识、相聚,捡拾曾经校园时代的记忆。

山顶拜占庭风格的古老修道院边上,是慕尼黑著名的啤酒花园。放下一年里工作的疲惫,校友们喝啤酒、吃猪蹄、俯瞰巴伐利亚平整的山坡,放松的聊天。2016年,在相聚的喜悦中,缓缓划上句号。

本届大会主组委会东南大学主席,柳迪先生表示,本次和山东大学德国校友会的合作我们觉得很满意,和山东人一起气氛太好了!本届大会组委会山东大学主席,吴勇先生表示,从项目安排上来看,来大家对于主题互动很感兴趣,我们以后会更多设计这样的环节来促进交流。

责编:李瑞辰、樊小菲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