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德大使在德媒撰文: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双输

2016-11-03 09:28:59来源:人民网 字号:

图为法兰克福汇报的大使文章

  图为法兰克福汇报的大使文章

  人民网柏林11月2日电 (记者 管克江)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日发表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的署名文章。史大使在文章中表示对德国日益明显上升的保护主义倾向深表忧虑,强调中德都是实体经济大国和出口大国,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相反发生摩擦和冲突,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文章全文如下:

  近期,围绕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爱思强在德国内引发争论,各方意见不一。作为中国驻德国大使,我对德国内日益明显上升的保护主义倾向深表忧虑,愿提供一些事实并就以下几点作澄清:

  第一,中德两国都主张贸易自由化,也是其主要受益者。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约1600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0%。德对华出口相当于对韩国、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仅以汽车为例,2015年德国三大汽车厂商在华市场份额约30%,其中大众在华销售车辆占全球45.2%。中德都是实体经济大国和出口大国,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相反发生摩擦和冲突,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第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24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德企在华共8000余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欧元。今年头9个月德在华投资增长120%。大多数德企在华获得了长期利润。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1.1万亿美元,对德投资存量不足80亿美元,仅占 0.7%,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中国对德投资存量占德吸引外资总量的极小部分,仅为0.3%,仅相当于德国对华投资的十分之一,双方建立双向均衡的投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令人不解的是,中国对德投资刚处于起步阶段就遭遇限制,这显然不利于两国经贸和投资合作的健康发展。

  第三,近期中企对德投资并购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但相较于美国及欧洲在德投资并购,中国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并不突出。让我们困惑的是,德国内为何对美欧对德投资并购不持任何质疑或忧虑,对中企却要强化审查,并试图从欧盟层面加以限制。事实是,迄今中国在德大多数投资和并购为德国经济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双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优化了经济结构;被并购德企的管理层和工会普遍给予支持,职工权利得到保障,增加了劳动岗位;德企开拓了中国市场,增加了订单;很多中企与德地方政府和社会区建立了良好关系,承担社会责任,获得良好评价。有些人担心的劳动岗位外流、技术被盗、人去楼空等现象并没有出现。

  第四,中方以实际行动为外资营造更为有利的营商环境。本届中国政府已取消和下放近千项审批权,不久前外资企业在华并购由逐案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这都是重大变革。大多数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充满信心。中国政府开放之大门只会越来越宽。但另方面,从近期德方出台的措施看,德国一方面要求别国开放市场,自己却在关闭市场。德国正在向中国和外界发出错误的信号。外界猜测贸易保护主义在德国是否正在抬头。

  第五,中德同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国,理应携手共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德经贸和投资合作规模大、层次宽,在第三方市场、“工业4.0”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很正常,双方应冷静看待。中德互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双方应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而不应未同对方事先协商、单方面造成既成事实或单方面采取行动。这不是真正对待伙伴的应有方式。我们也希望,两国合作应由两国政府和企业决定,不应夹杂其它政治或第三方干预因素。我们期待德国有更多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不是相反。

责编:李瑞辰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