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担当社会责任 促进中德并购健康发展

2016-10-10 14:51:31来源:海外网 字号:

中德投资并购论坛

开篇语

2015年以来,全球兼并和收购出现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轮交易浪潮。而欧元区由于欧洲央行持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充裕,融资环境十分便利,获得全球投资者,特别是中国投资者的青睐。

作为欧元区的经济引擎的德国,有很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这些企业所拥有的高端技术,高素质员工,大量专利,有序的管理以及完备的人才培训系统,正是当前许多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企业所亟缺的。通过对德企的投资和并购,中国企业一方面能够尽快打通欧洲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够大量获取技术和经验,并将欧洲的产品和专利引进中国市场。在此大背景之下,自2015年下半年起,中资企业对德国企业的并购兴趣日趋浓厚,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对于德国企业的投资额已经接近过去十年总投资额的两倍。

与高涨的中国投资热情相对应的,却是来自德国主流社会的一些争议、质疑和抵制之声。中资企业怎样才能顺利的完成收购? 又如何在并购之后成功融入德国的企业和社会文化之中,将德国企业的优势纳为己用? 这些问题无论对于投资者,被收购企业还是参与并购操作的各机构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亟待各方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以此为初衷,人民日报海外网德国频道和中国银行携手,共同开设了中德投资并购论坛,广邀各界精英人士,针对中德投资并购的各种相关问题来展开系列的深度探讨。作为整个论坛的开篇之作,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行长李光进行专访,围绕中德投资并购的宏观环境和中国银行在其间发挥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后续,我们还将邀请中行的其他专家,针对具体的并购案例进行解析。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能有更多中德业界,学界和政界的精英能够参与到我们的论坛之中,谈文论道,挥斥方遒,共同为中资企业在德投资事业贡献自己的卓越智识。

1.jpg

中德投资并购论坛

中资企业对德并购爆发式增长趋势

2016年9月30日,中国银行法兰克福行长李光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网德国频道的专访,就中德投资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jpg

△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行长李光

问:今年以来中资企业跨境并购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德国也是中资企业进行并购投资的重要目的国。中国银行作为在德国经营时间最久的中资银行,您对此怎么看?

李光:确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资企业在德国的并购越来越活跃,呈现出项目多、单笔金额大等特点。据安永咨询公司发布的信息,2016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共收购或参股37家德国企业,投资额跃升至108亿美元(约合97亿欧元),接近过去十年总投资额的两倍。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机械制造企业克劳斯玛菲、北控集团收购德国废物能源利用公司EEW、三峡集团收购德国最大海上风电场Meerwind等项目不仅金额大,而且在两国之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德两国是合作紧密的贸易伙伴,中国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于德国企业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求,中资“走出来”的步伐在加快,而德国企业的品牌和技术能力在中国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基于这种互相吸引,德国成为了中资企业投资欧洲的首选之地,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

2.jpg

大家都知道,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意在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于2013年推出的国家战略,其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2015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德双方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上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直接助推了这一轮的并购热潮。

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和“德国品牌+技术”具有非常好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中德之间的这股并购投资热潮至少会持续两到三年,在这一过程中中资企业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将越来越成熟,投资的行业也将从传统的制造业慢慢转向消费品、医药卫生、节能环保等国内亟需提升和技术优化的行业。

问:那中国银行将在这股并购浪潮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你们在并购业务上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李光这一轮的并购浪潮是在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拓展“一带一路”大市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资加快“走出去”、做大做强和实现全球经营的集中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理应顺应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这既是国有大行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中行努力在跨国金融领域做“最好的银行”,不断提高全球服务能力的难得机遇。

伴随着中资海外并购的快速增长,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化和多元化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支持中资企业跨境并购。上半年,中行新签约跨境并购贷款24笔,提供融资金额近80亿美元,截至6月末,已累计支持193个跨境并购项目,在跨境并购融资领域居领先地位。

3.jpg

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中行还采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模式,在银团筹组、债券发行、利率汇率风险对冲、撮合交易、财务顾问、股权投资等领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积极打造中资企业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作为主要市场在国内,同时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我们对于中资企业国内经营情况掌握较为全面;又对并购所在国的经济环境、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等比较了解,这都有利于我们帮助客户以更低的成本、更可控的风险、更高的时效完成并购。

其实刚才提到的几个德国并购项目都可以看到中国银行的身影,我们或作为独家融资行为项目提供并购融资;或以牵头行身份参与并购银团贷款;或为中资买方开立并购交易账户,协助完成资金交割;或为买方提供并购过程中的融资咨询服务等等。

4.jpg

△ 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大楼

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作为目前在德国规模最大中资金融机构,我们看到了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也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德并购业务的健康发展,我们和商务部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一同倡导并成立了中德并购联谊会。

联谊会吸引了当地律所、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机构参与,旨在给中资企业在德并购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伴随走出来的中资企业共同成长。联谊会采用每季度沟通的机制,并设立并购项目信息库,建立联谊会成员通讯录,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联谊会的参与机构将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取势取利的同时担当社会责任,为中资企业在德国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近期,联谊会成员就合作完成了目前中国化肥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金正大集团对德国家庭园艺肥料供应商康朴公司的收购。

问: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海外投资,跨境并购的主体也已经从原有的国有企业扩展到民营企业、私募基金。作为一家在德国市场并购融资方面非常有经验的中资银行,在并购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需要提醒中资投资者特别重视的吗?

首先要重视并购后整合中管理层的作用,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标的行业由资源型渐渐转向技术、品牌、渠道型,这要求交易双方在并购整合期有更充分的交流。但中国买家和西方卖家在文化、语言、经验、管理理念、行事风格、未来愿景上的分歧会增加整合难度。所以在并购谈判初期就要了解标的企业的管理层,确保和管理团队契合,一旦失去原有管理团队,搭建新的团队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次要知道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交割的确定性更为卖方所看重。据统计,中国前500强企业,只有20%具有跨境并购经验。与西方及其他亚洲买家超过85%的交割成功率相比,中国买家在宣布交易(签署SPA)之后的交割成功率不超过65%。中国买家在提交非约束性报价之后,不超过15%的交易能够最终完成,这一比例明显低于西方及其他亚洲买家。现在德国并购市场有一个趋势,中国买家被要求支付更高的“分手费”,往往可以高达交易金额的10%-15%;而西方买家的“分手费”仅为2%-5%的交易金额。“中国溢价”往往是用来弥补中国买家在交易中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5.jpg

△中国银行德国各分行分布图

最后提醒我们的中国买家一定要重视并且尊重并购的流程,要聘请专业优质的团队、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同时重视和卖方沟通和交流,认真对待每一个卖方的关注点和问题。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功地完成并购。

作为一家在德国经营近30年,最早进入德国并购业务市场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可以在融资确定性方面为中资企业保驾护航,我们可以提供从并购项目伊始的兴趣函、高度信心函到并购最终约束性报价时出具的融资承诺函、开立分手费保函等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以中国银行良好的信用评级为中国买家进行背书和信用支持,从而确保交易的顺利签约和交割。

问:中德并购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培育,祝贺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在中德并购业务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感谢你们付出的努力,最后,您能否再谈一下下一步中国银行在德国并购市场的打算?

李光:我们计划搭建并购标的信息平台,定期与国内客户交流;建立并购专家库,为中资买家提供专业、权威和值得信赖的并购领域专家服务;通过中国银行跨境撮合网络和商务部投资促进中心的活动,推动中德企业进行相互对接和业务撮合;联合部分有经验的中资在德投资企业的领导人,以沙龙活动等形式,定期组织相互交流和沟通,了解中德间的文化差异、沟通企业管理的经验,形成良好的互动。总之,我们一定会承担社会责任,极尽全力促进中德并购业务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知道,并购完成只是开始,不是结束,中国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将在并购完成后继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陪伴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更好地在海外落地生根。

6.jpg

责编:郭妍汐、邵宇翔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