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可以长久不衰的秘诀,竟然是他们!

2016-09-20 11:03:3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9月20日电 据开元网报道,德国为什么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面对这个问题,默克尔曾一言点名:没有强大的家族企业德国根本不会像现在这么强大!他们为德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德国的家族企业,动辄几百年历史的不在少数,不仅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还拥有极高的员工满意度和企业活力,在各地起到支柱性作用。

德国家族企业到底有多厉害?

家族企业是指至少30%的股份由个人或家族持有的企业,如大众和宝马;或者纯私人企业,如Lidl的总公司Schwarz Beteiligungs GmbH。

1.jpg

德国的家族企业有多厉害,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在德国所有的企业中,超过九成均为家族企业。据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德国“顶级家族企业”(Top-Familienunternehmen)的总收益接近1.5万亿欧元,这是个什么概念?是相当于西班牙和瑞典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这一结果由顾问公司EY(Ernst & Young)和商务联系供应商matchbird共同调查得出,该调查直接针对“顶级家族企业”,也就是年营业额超过3亿欧元的公司,德国共有678家这种规模的企业。如位居首位的大众企业,年营业额超过2000亿欧元;排行第二的宝马公司,则超过800亿欧元。

不热衷于上市的德国企业

有个很有趣的现场,德国顶级家族企业对于挂牌上市反应冷淡。首先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全德国不过600家上市公司,相比于英国、日本几千家的规模,只相当于他们的零头),他们很难在把公司做好之后立刻拿去上市,圈钱退出,因而不得不做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

其次,这些家族企业大多是业界翘楚,有些是“隐形冠军”,比如化工医药界人们耳熟能详的拜耳、汉高、默克……家族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念旧”。不少由家族掌控的企业,比如Aldi,C&A或者Bauhaus甚至拒绝公布其企业财务状况。

2.jpg

德国玻璃业的“隐形冠军”——汉氏玻璃(Glausbau Hahn)的第三代掌门人汉氏夫妇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商业经。汉氏玻璃的重量级客户包括埃及国家博物馆、卢浮宫、北京故宫等世界顶级博物馆。这家百年企业坚决不上市,甚至刻意把规模控制在150人以内(超过150的熟人圈极限容易叫不上名字)。

Hahn先生告诉记者,公司规模是他的父亲提出来的,当公司的人数在规定范围之内,作为老板,你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知道他们的需求,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情感维系极为密切。当人数一旦超过出,老板就可能叫不出员工名字,不得不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于是员工或许就会不那么卖力地工作,或许会离职,原本那种“以公司为家”的气氛也不复存在了。

家族企业会把员工及其忠诚、技术、生产工艺都保留在企业内。不会像一些大公司那样,为了更低价的劳动力成本迁厂或将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外包。即使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也不轻易裁员,许多员工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三代同在一家企业的也不在少数。

而企业一上市,一切为之改变。为业绩扩张,为业绩迁厂,为业绩裁人,而且按上市条例,企业必须公开专利技术……

德国制造为什么行销全球?

德国版工业4.0的基础是其精益制造。换句话讲,是德国制造“+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工业4.0首先要求你的2.0、3.0要扎实,扎实的工业基础,扎实的企业制度,扎实的技工队伍。

据统计,德国高达80%的企业都是由家族控制和管理。德国最大的150家公司中48%为家族企业,60%的中小型企业也由家族所支配。62德国家族企业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品牌和高质量的产品,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出众的成绩,与政府和各种非政府机构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利于发展的宏观、微观环境密不可分。

德国政府保证公平公正,构建良性竞争环境,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同时,利用政府的力量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一方面,针对大型企业,1957年德国议会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限制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德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综上所述,德国成功避免了大企业垄断市场,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在宏观环境方面,保障了良性的发展环境,有效地避免了市场的失灵。

“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其过程最值得被当作廉价代名词的“中国制造”借鉴。直到上世纪初,“德国制造”仍是以山寨别国为名,而今天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这一逆袭过程中品质主义和工匠精神功不可没,家族企业的传承不可或缺。

3.jpg

据媒体报道,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某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回答是:“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记者反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答:“不,那是英美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这位西门子掌门人说到“天职”上去了,“天职”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帝要你干的事”。

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国际铅笔业隐形冠军辉柏嘉 (Faber-castell)的员工对记者说,他们的现任董事长会爬上数十米高的塔顶将铅笔仍下,务必不折才对产品品质放心。

4.jpg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曾问过一位德国的企业家,为什么德国的产品动不动就“能用100年”呢?他这样回答道:“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德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是靠国外进口来的,所以必须物尽其用,尽量延长使用期,这才是对原材料最大的节约。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德国人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经久耐用上。”

工匠精神、家族传承和现代科技形成的铁三角,让德国制造立于不败之地,在互联网的风口不曾动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据报道,南京有工厂引进了德国最先进的工业设备,但却未能生产出和德国一样的产品,其中的“秘密”就是人的问题。德国产业制造里有一批“工匠”即熟练技工,这些技工对产品硬件的精度、尺寸的配合、磨具的温湿度都能精妙控,生产出的产品质高价贵、行销全球。而反观中国,以前的“八级老师傅”所剩几,光有设备不能成活。工业4.0非一日之功,技能积累(所谓know-how)是中国和德国企业最大的差距。

富得过三代,德国家族企业创业史

很多德国家族企业都是从默默无闻的小店开始,经过了坎坷磨难,最后发展壮大,甚至如蛹化蝶般变成跨国集团。每一位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传奇经历都为德国家族企业历史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在经济杂志《Wirtschaftsblatt》公布的一项德国大型家族企业排行榜,这些企业分布在工业、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等领域,调查针对德国约4400家、年销售额在5000万欧元以上的大型家族企业,评出了销售年度营业额最多的500强企业。

这其中就包括Schwarz家族。说起Schwarz家族没有什么人知道,但是Lidl、kaufland等连锁超市尽人皆知,这都是Schwarz公司名下的企业。上世纪三十年代,Josef Schwarz在巴符州的Heilbronn创建了“Lidl&Schwarz”生活品批发公司,主要批发蔬菜、水果等。1944年,因为战争的缘故公司完全被毁,直到10年后,它才在Heilbronn重新有了自己的新落脚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慢慢做大,总部也迁至海尔布隆附近的小镇内卡苏姆,并且逐步进军超市行业。正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老施瓦茨以74岁高龄去世,他的儿子小施瓦茨(Dieter Schwarz)子承父业,接管了公司。

5.jpg

两德统一之后,Lidl超市也开始了在东德地区的扩张。1999年,小施瓦茨由于年事已高渐渐淡出了领导层,格林(Klaus Gehrig)成了他的继任者。有意思的是,格林最开始是为Lidl的竞争对手Aldi超市工作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施瓦茨扩展超市、寻找管理人才,格林就从Aldi转投到Lidl门下。他的领导才能得到认可,后来成为施瓦茨家族集团的掌门人。

从1973年第一家Lidl超市开业,到现在的几十年时间里,Lidi已经发展成大型跨国连锁超市集团。Schwarz家族集团的年销售总额可达676亿欧元。不仅在德国,在其它国家例如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也可以看到Lidl超市的身影。

AldI超市创始人是德国首富

在德国,几乎可以这样说,有人的地方就有Aldi。在家族企业排行榜上当然少不了Lidl超市的老对手-Aldi廉价连锁超市。 它最初也是从一家小杂货店发展起来的,1913年Albrecht兄弟和他们的母亲在鲁尔区的埃森市经营着一家“爱玛婶婶杂货店”,主要出售面包、黄油和一些杂货。

6.jpg

二战之后,兄弟俩从母亲手里接管了杂货店,他们想出了一些颠覆当时杂货店售货方法的好点子来促进经营。比如货物都不从箱子里拿出来,连箱子一起直接上架,另外还采取开架销售的策略,顾客可以自己拿取货物,这样节省了很多人工费用。兄弟俩还精简商品种类,让顾客购物时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现在已经变成常规的理念,当年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减少了人工费用,Albrecht兄弟杂货店里的商品价格变成最低廉的。超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年销售额达到622亿欧元,德国分店约有3600多家。据统计,约90%的德国人曾经在Aldi超市购物过。

Bosch电器的成功之路

德国的机械制造、电器产品闻名于世,很多人家里可能都有Bosch(博世)的洗衣机、电冰箱、吹风机等电器。它是德国著名的跨国集团,涉及汽车、工业、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博世的发展可能代表着德国工业界家族企业的典型创业过程。

7.jpg

1886年,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创建了一间可算是简陋的机械车间。罗伯特·博世既是创业经营者,同时自己也是一名工程师,不但懂技术,也会管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博世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科技创新。公司的总部位于斯图加特附近,最开始经营汽车零部件和一些电器零件。依靠着不断地发明和科研技术创新,现在的博世集团在全球50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产品遍及130多个国家,年营业额达524亿。

公司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在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成立了同名基金会,每年都热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支持的领域涉及医疗、教育培训和文化艺术等等。与一些家族企业全面掌控公司做法不同的是,博世家族现在只对公司进行控股,经营大权都交给外来的能人。

此外,在500强家族企业调查中,萨克森州弗赖塔尔的钢铁企业BGH Edelstahlwerke 是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家族企业,这家公司成立于1855年,但是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67年。与之相比,奥斯纳布吕肯Q1加油站销售公司是最年轻的企业,成立至今只有7年的历史。无论公司成立时间长短,无论在哪个领域经营,这些家族企业都可算是德国经济界的基石了。

大力投入研发资金

德国家族企业的出口能力有多强:几乎80%的家族企业都对外出口,生产型企业的出口额甚至高达40%。

德国中小企业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肯定和他们在研发方面做出的大量投入有关。四分之三的企业平均拿出3%用于研发,“明显高于德国整个经济界的平均值”,韦尔特说。生产型企业的这个数字甚至达到4%。“产业界大型家族企业的创新实力非常强,而且企业越大,研发经费的比例越高,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企业大,资源也多。而且越是出口型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也越高。”

8.jpg

大型家族企业在研发方面,还有在投资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多地是拿自己的钱,而不是靠贷款。在每两家企业中,就有一家非常注意不光要有更多的自有资本,而且要存下更多可供支配的资本。此外,40%被问到的企业告知,他们希望继续降低对银行的依赖性。这些举动都使德国家族企业可以常年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并在全球贸易中稳占一席之地。

责编:郭妍汐、邵宇翔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