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到底是什么?

2016-09-05 13:33:1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9月5日电德国驻华使馆官方微信号报道,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潮流出现,其现代化的风格经常让人们为之 “震惊”。也许这个词有点夸张吧,但作为建筑行业的“异见”代表,打破桎梏,自成一派,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功勋。时至今日,包豪斯依然被形容为勇敢、理性和颇具功能性的建筑和设计风格。

初识包豪斯

简单来说,“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译,原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的名称。创办人及首任校长,是著名的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Gropius(格罗庇乌斯),他别出心裁地将德文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调转成Bauhaus来作为校名,以显示这所工艺美术学校与传统教育机构的区别。

包豪斯于1925年搬到德绍,后又于1933年迁至柏林,同年遭纳粹查封而被迫解散。虽然从创立至遭遇“杀校”,“包豪斯”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论与学说却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印象君就邀你一起坐上时光机 ,回到包豪斯诞生的那个年代。

时代的产物

19世纪末,很多工业生产方式和手工制造工序渐渐传入德国,德国作为日益崛起的新经济体,挤掉了英国在欧洲的经济霸主地位。普鲁士的工艺美术学校也按照英国的范本进行了变革改造。包豪斯风格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发崭露头角。

现代艺术家,诸如Peter Behrens 和Henry van de Velde都开始在杜赛尔多夫和魏玛的艺术学校任教,也成为了学校的灵魂人物。那时的人们已经普遍地意识到,外形美观别致的工业品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因此他们到处在寻觅一种风格,能让德国屹立于欧洲市场而不败。1907年,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德国制造同盟应运而生。

后来,一位思想领袖级的人物Gropius也走进人们的视线。他因大胆而现代的建筑风格而被人们熟知,后接任萨克森公爵建筑艺术学校校长。在战后的动荡时期,他抓住机会,迅速在1919年左右成立最现代也最富于争议的魏玛公立包豪斯学校。

手工、艺术与建筑本是同根生

1919年,Gropius宣布了包豪斯学校的建校宗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终极目标都是建筑。”这句话听起来着实晦涩难懂。其实他想表达的是,建筑、雕塑与绘画都是手工艺术,都注定给未来建筑赋予新的生命。此外他还认为,艺术家与手工匠人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当时,学生在正式入学前都要先完成一个预备课程,熟悉绘画领域的颜色与形状。而后学生要决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金工、纺织、陶艺、家具、印刷或是壁画等。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不仅有艺术家,还有手工匠人,以便学生在实践中能真正地将艺术与手工相结合。直到1927年,包豪斯才有了建筑专业,学生们此后也就能更多地参与到建筑设计项目中来。

化繁为简,方得永恒

包豪斯注重实用性,因此一系列以大众需求为主导的家具和物品就出现了,摒弃了原来繁复奢华的形式。包豪斯产品在形式上的化繁为简真称得上是制造界的大革命。强大的功能性使得包豪斯的产品经久不衰。比如没有扶手的椅子、包豪斯台灯等。都是朴实无华的外表,却越发被新的时代所推崇。在其他领域,诸如舞美,包豪斯也是未来主义的引领者。

德绍的包豪斯建筑群中,让人过目不忘的当属教学楼和教授住宿楼,都是Gropius在1926年设计并建造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倾尽了不少心血,建成了诸如号角屋(Haus am Horn)这样的杰作。

魏玛共和国时期,包豪斯的建筑方案解决了住房紧缺这一燃眉之急,令人惊叹。比如当时在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就拔地而起了一批包豪斯居民楼。法兰克福地区的一些建筑采用了工业板材建筑方式——大型建筑部件提前按规格生产好,到了工地直接组装即可。

包豪斯的幻灭与重生

包豪斯这种前卫的概念也不是人见人爱的,保守派就视包豪斯为眼中钉。由于纳粹的迫害,包豪斯学校不得不暂时关闭,很多艺术家也逃往法国、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地。

1937年,Laszlo Moholy-Nagy在美国建立了新包豪斯。1938年,设计学校成立,延续了包豪斯的基本思路,但其重心倾向于摄影。Gropius等人在美国也扬名立万,他们当时的建筑作品至今仍是现代建筑精神的极佳体现。

1946年,包豪斯重新回到魏玛,直到96年,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发展至今,四大主要专业并驾齐驱:建筑学与城市化、建筑工程学、艺术与造型、媒体。

文化遗产来头大

Gropius亲自为“包豪斯”设计了校舍。他按照建筑的实用功能,采用非对称、不规则、灵活的布局与构图手法,充分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性,运用建筑本身的各种构件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与当时传统的公共建筑相比,校舍墙身虽无壁柱、雕刻、花饰,但通过对窗格、雨罩、露台栏杆、幕墙与实墙的精心搭配和处理,却创造出简洁、清新、朴实并富动感的建筑艺术形象,而且造价低廉,建造工期缩短。它们成为后来形成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开山鼻祖”,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声和典范。

70 年前,德绍的格罗佩斯大楼 (Gropiusgebäude) 举行了落成典礼,70 年后,即 1996 年 12 月的同一天,德绍和魏玛的包豪斯建筑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更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直以来也是吸引许多游客光顾的旅游景点。

责编:郭妍汐、海外编辑部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