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白皮书 摆脱“军事克制”进行时

2016-08-12 09:25:46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res01_attpic_brief.jpg

7月13日,德国发布了10年来的首部国防白皮书。这份德国国防部历时一年半编撰而成、长达80页的文件,流露出德国转变二战后“军事克制”惯性、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意愿,堪称德国安全政策新的指向标。

重要转折——

军力收缩政策已成为过去

与2006年的版本相比,新版白皮书在国际安全形势分析、联盟和伙伴关系前景、联邦国防军未来发展等实质性领域,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元素”。

第一,重新界定威胁来源。新白皮书列出的“十大威胁”中,包括恐怖袭击、网络与生物病毒攻击、俄罗斯对欧洲大陆的挑战、“失败国家”、移民失控、激进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军备竞赛回归等问题,其中不少都超出了安全领域的范畴。

其中,对俄罗斯的定位由10年前的“优先伙伴”改为“竞争对手”,堪称德国对安全形势判断的一个重大变化。白皮书指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行动是“典型的强权政治复辟”,“增加了暴力冲突的风险”,并警告俄罗斯“要在军事上克制”。白皮书明确,鉴于俄罗斯与西方的“战略竞争”,德国将加强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驻军,并负责率领部署在立陶宛的一支北约联合部队。

第二,高调宣称要在合作中扮演“领导角色”。与2006版白皮书自称“国际安全事务中值得信赖的伙伴”相比,新白皮书的宣示更为积极:德国“正逐渐成为欧洲的关键角色”,有“全球性的安全政策视野”和“积极塑造世界秩序的义务”,“要准备在国际上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虽然德国仍强调其安全“建立在北约、欧盟、联合国及欧安组织的基础之上”,但其以自身思路改造北约和欧盟、扩大本国影响力乃至推动欧美关系“平等化”的决心,却显露无遗。白皮书呼吁,应加强北约中“欧洲支柱”的地位,适时重启“欧洲防务共同体”构想,将建立“欧洲安全与防务联盟”定为长期目标。为此,白皮书提出应在欧盟层面集中军事资源和强化整合机制,创建指挥欧盟军事行动的联合司令部;有意愿的欧盟成员国之间应开展深层次的“永久性防务合作”。此外,白皮书还倡议德法两国深化合作,以便在“无需美国”的情况下主导解决国际危机。

第三,彰显扩充和运用军力的重要性。新白皮书指出,武装部队是维护德国及盟友乃至国际社会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力量”。按计划,在今后7年内,德军将实施冷战后的首次国防预算大幅上涨和兵力扩充,将军费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4%提高至北约规定的2%,增加2万名军队员额。白皮书还明确,德国将更为积极地参与北约与欧盟框架下的行动和联合国维和任务。对于难民和中东反恐问题,德国除协助美国主导下的空袭“伊斯兰国”联合行动外,还将推动国际社会放松二战后对德军在本国境内行动的限制,以便提升反恐与人道主义救援效率。

白皮书发布后,不少欧美舆论评论称,这很可能是德国改变其二战后“军事克制”传统的重要转折点。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特别声明“军事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一劳永逸的办法”,但外界却早已记住德国防部长冯德莱恩的那句话,“联邦国防军持续1/4世纪之久的军力收缩政策已成为过去。”

动因多元——

拓展军事影响迎来新的机遇

德国此时大幅调整安全政策,并非偶然。正如白皮书所说,“不论是德国国防未来应对众多危机的实际需求,还是国际社会对德国在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的期待,都需要德国转变角色”。

首先,面对正在发生剧烈而深刻变化的安全环境,德国需要通过转变国防与安全政策来“外控边境、内防不测”。始于2013年底的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导致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日益紧张。2014年起,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恐怖势力迅速崛起,“难民潮”开始席卷欧洲,德国很快充斥了上百万中东难民。法国、比利时等国接连发生的恐袭事件,也让德国民众深感安全隐患就在身边。随着德国社会焦虑情绪的上扬,“除夕夜骚乱”等难民和本国人口间暴力对抗事件接连发生,以“德国选择党”为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则借机抬头。有鉴于此,德国政府不得不加大本国及欧盟边界管控和反恐的力度,防范更多难民流入和暴恐分子渗透,以平息国内“移民政策过于宽松”的质疑与抨击之声。

如今,德军既要在爱琴海上追踪偷渡集团的船只,在地中海搜救遭遇海难的难民,又要参加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培训伊拉克库尔德武装和利比亚国民军,还要配合北约在中东欧增兵;2015年底赴叙利亚配合法军打击“伊斯兰国”,更成为德军战后最大规模的单独派兵行动。尽管反对党和民间不乏挞伐之声,但安全感骤降的德国民众对“建设强大国防”的态度,已由抵制、反对转为理解和部分支持。今年5月的民调显示,51%的德国人赞成扩军,比2009年足足提高了32%。

其次,德国也有借机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现实考量。德国早已成为全球一流经济强国,并在欧盟内凭借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在欧债危机中“顶梁柱”的作用一再提升话语权。但囿于发动世界大战的历史包袱,欧盟防务走向的主导权长期操于英法之手,德国则一直难以获得与其经济实力及贡献相称的军事实力及政治大国地位。

尽管如此,在欧洲防务一体化领域,德国已经逐步从冷战后期的“弱势参与者”,晋级为上世纪90年代“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初创时期的“关键协调者”,以及“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嬗变过程中的“积极推动者”乃至“较弱势的领导者”。而在美国操控下的北约战略棋盘中,德国的军事帮衬作用也越发重要。目前,美国战略东移留出的北约欧洲防务空缺,英国“脱欧”后腾出的欧盟防务联合“旗手”位置,以及法德对欧洲防务“独立化”追求的默契,都为德国通过拓展军事影响提升政治影响力提供了机遇。

与此同时,德国重振国防背后,暗藏着刺激本国经济特别是军工产业发展的目标。在欧盟诸国中,德国不仅经济形势“风景独好”,国防工业发展势头也属世界领先。2015年,德国军备出口已排名世界第三,特别是克虏伯和莱茵钢铁两大军工集团出口增幅可观。但颇为尴尬的是,德军自身的装备订单数量非常有限(尚不足本国几大军工集团订单量的30%),难以支撑军工产业持续前行。提振国防可加速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为军工产业乃至国家经济稳步增长注入新活力。

“回声”复杂——

加强战备引发国际国内不同反应

近年来,德国大力实施“有作为的外交政策”。此次国防与安全政策的转变,既与之息息相关,也必然引发国内外的关注与回应。

美国和欧洲盟国可谓“喜中有忧”。美国冷战后至今,反复催促欧洲承担防务义务;德国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更是美国的重点动员对象。德国“躬亲示范”正视国防之举,很可能在欧洲产生“强军样板”效应,可谓遂了美国的夙愿。德国扩军将进一步恶化北约与俄罗斯关系,也有助于美军向东欧强化前沿部署,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过,美国人“爽快”的前提,乃是德国必须在其主导的北约旗下扩充军力,并心甘情愿服从美国调遣。然而,白皮书已然显示,独立性日增的德国不可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显然不能容忍德国抵制其“发号施令”的倾向。欧洲盟国固然希望德国在此内忧外患迭起的时刻更多“出头”,但如果德国军费真的超越英法而位居欧洲榜首,甚至达到GDP的2%,它们对德国重整军力的担心和恐惧也将重新泛起。

俄罗斯则抱定了对德国“斗而不破”的姿态。德国将对俄罗斯的定位改为“竞争对手”,俄官方和民间舆论多视之为“挑衅之举”,这无疑为德俄关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德国扩军及增兵中东欧虽不会从整体上改变俄欧军力对比现状,但势必增大北约对俄罗斯的整体战略压力。不过,俄方的应对并不失理智和节制。俄外长拉夫罗夫一面警告德国“权衡利弊”,一面又称“这个让俄罗斯‘不舒服’的新定位,是外部影响因素的产物,是为了与北约政策保持一致。虽然白皮书用词不够友善,但俄德关系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可见,俄方已留意到近期德国高层“阶段性取消对俄制裁”的提议,仍将德国继续视为其在欧盟内的“调解员”。

德国国内的争议之声,也让德国政府更加谨慎。德国绿党政治家布鲁格对德国在欧盟“永久性合作”框架下开展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军事行动提出批评,认为这“显然违背国防军海外军事行动的相关法律”。一些德国左翼反对党派则在联合声明中批评说,白皮书“不过是索要军费的一纸请状,以便增加士兵、战争机器和军事行动”。更有学者认为,在东西方冷战不再的今天,德国政府升级安全角色“不合时宜”,白皮书显然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作者:倪海宁)

责编:郭妍汐、郭文锦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