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

2016-07-25 14:25: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7月25日电德国驻华使馆官方微信报道,说起孩子们暑假在德国长知识,开眼界的好去处,你若只知道柏林博物馆岛,那可就out了。仅在柏林就有大大小小175家博物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分门别类,不一而足。

侏罗纪公园

走进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一具至少五米高的跃龙化石(Allosaurus)从玻璃展厅里探出硕大的头颅,张牙舞爪地寻找存在感。在这个布展面积超过七千平方米的博物馆中,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中庭的恐龙展厅。

钉状龙(Kentrosaurus)、翼手龙(Pterodactylus)、跃龙等化石分列在大厅的布展台上。一只来自侏罗纪晚期的腕龙(Brachiosaurus)占据了展厅最中间的位置。它生活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身长15.5米,身高13.27米——就算有心礼让,怕是也没有多少空间。这庞然大物是现存最高的恐龙化石,于1910年在坦桑尼亚出土。科学家推算,它约摸十一二岁,活着的时候体重可能超过25吨,光是那颗“小心脏”就超过400公斤重。

在展厅的一角,通过“时空望远镜”可以看到侏罗纪的奇景:镜头锁定一架化石,只见恐龙的骨骼间开始生长出内脏、肌肉、血管,最后是皮肤,随后镜头里出现了侏罗纪的植被、地貌,刚刚长好的“恐龙”低吼一声,迈开五米高的大长腿开始奔跑了。

大长腿虽然帅气迷人,而门厅处这具不起眼的始祖鸟化石(Urvogel Archaeopteryx)才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作为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始祖鸟自然是大名鼎鼎。全球至今仅发现过十例始祖鸟化石,柏林和伦敦各有一例始祖鸟化石允许公众参观。柏林的这只始祖鸟,又是所有已知化石中保存最为完整、清晰的,因而被誉为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蒙娜丽莎”,其珍惜程度可见一斑。

这具始祖鸟化石于1874年在巴伐利亚出土。它在低氧无菌的淤泥中低调地维持了1.5亿年高难度造型,并得到了极佳的保存:人们至今还能在化石上清楚地看到羽毛的痕迹,有证据表明,这只始祖鸟曾长着黑色的羽毛。

霸王龙Tristan,请用两面针牙膏!

始祖鸟名气在外,但印象君还是偏爱威风凛凛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霸王龙在进化中形成了两个重要的特征:硕大的头颅和短小的前肢。这具霸王龙化石身高4米,身长12米,乌黑色的骨架呈现金属的光泽,帅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在庞大的颅骨中间,它的脑部结构相当于人类的双拳大小,其中嗅觉中枢异常发达;而负责“思维”的大脑?只有一粒坚果那么大,估计逻辑思维稍差。

这具化石于2012年在美国出土,后被一位丹麦商人收购,成为了目前全欧洲唯一的霸王龙化石。丹麦富商颇为豪气,用自己的两个儿子为霸王龙命名:Tristan Otto。2015年底,它被借给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为期三年的展出。

Tristan Otto生活在约6700万年前。它是当时最危险的掠食性动物之一,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它的每颗牙齿都像是一把尖利的匕首,咬合力达到了惊人的5万牛顿——人类的这一数值仅为1000牛顿。可以说,霸王龙咬断猎物的骨头就像吃意大利面那么轻松。它主要猎食两种食草恐龙:鸭嘴龙和角龙。一旦被盯上,那绝对是一场痛不欲生的噩梦。

不过科学家研究发现,Tristan的下颚骨存在明显的病变。这意味着,我们的暴龙先生只能痛苦地使用右侧牙齿,牙疼不是病,但很可能最终要了这只霸王龙的命,所以提请各位看官注意,保护牙齿,从现在做起。

克努特,你好!

三千万件馆藏令人目不暇接:鸟类、昆虫、古生物、岩石、矿产……但有一座标本展厅吸引了格外多的游客。这里陈列着柏林动物园历史上的“当红明星”。中间的陈列柜里是三十年代的动物明星大猩猩Bobby,几步之外慵懒地趴着一只熊猫:这是中国1980年赠送给德国、并在柏林动物园生活了32年的大熊猫“宝宝”——它1980年被赠送给联邦德国时,曾受到了总统一般的红地毯接待。

近的明星自然是小熊克努特Knut(2006-2011)。关于它的可爱歌谣脍炙人口,而这只可爱的北极熊至今还时时被人惦记。在它的陈列柜前,游人络绎不绝,许多孩子把鼻尖贴在玻璃上与克努特对话,久久不愿离去 …

责编:郭文锦、海外编辑部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