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赫音乐节的前世今生

2016-06-27 13:04:0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6月27日电德国驻华使馆官方微信号报道,巴赫音乐节自然是为了纪念最令莱比锡人骄傲的音乐家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750)。巴赫于1723年到1750年接受莱比锡市长任命,担任托马斯音乐学校的乐长,并负责全市教堂的音乐活动。整整二十七年,巴赫主导了莱比锡城的音乐生活。他为这里的教堂创作了近300部宗教康塔塔,包括《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声乐作品。

550-1.jpg

托马斯教堂(Thomaskirche)门前显赫的位置矗立着巴赫雕像。古典音乐爱好者视此为圣地:八百年历史的托马斯教堂见证了许多经典曲目的诞生,教堂里巨大的管风琴,当年曾由巴赫亲自演奏;主祭坛前的地面镶嵌着铜板,此处就是这位音乐大师的长眠之所。

2.jpg

巴赫为之倾注心血的男童合唱团

托马斯合唱团(Thomanerchor Leipzig)早在1254 年就首次出现在了文献记载中,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盛誉的男童合唱团之一。每逢宗教节日和星期日,托马斯男童合唱团都会在教堂唱诗。由于男童合唱团一直以来对巴赫作品的精彩演绎,每年巴赫音乐界都会选用合唱团的表演作为开场节目。

巴赫1723年出任该合唱团乐长。他携家人与学生同住校舍,不仅负责创作指挥圣乐、训练唱师班、带领合唱团出席各种宗教仪式和婚礼葬礼等,还得给托马斯学校的学生教授音乐理论、拉丁语,可谓是为了这帮孩子们煞费了一番苦心。他担任乐长的27年时间里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乐章,这些名作大多也是由托马斯合唱团进行首演。1750年巴赫因病辞世后,托马斯合唱团最佳地演绎和传承了他的音乐传统,甚至被媒体誉为“巴赫遗产”。

3.jpg

托马斯合唱团依托于托马斯音乐学院(Forum Thomanum)。音乐节期间,音乐学校也向公众开放。如今的托马斯合唱团由104名11-17岁之间的男孩组成。在修习普通的中学课程外,他们每天额外组织排练,接受音乐训练,并有机会到全球各地巡演。住校的合唱团成员学费、生活费合计为130欧/月。

宿舍区里并没有帅气的小歌唱家们的身影——他们此时都在为音乐节的表演进行紧张地排练。“声音要稳住!”声乐教室里,老师打着拍子,犀利的眼神扫过每一人,似乎卯足了劲要把最微小的杂音辨别出来。和声清澈美好,仿佛连初夏的阳光都被这天籁吸引,时间也愿意在这动人的一刻停摆……

550-4.jpg

失传的巴赫变身3D音符

巴赫1731年创作的《马库斯受难曲》(Markuspassion)仅有唱本得以保存,曲谱和说白都已失传。而在本届巴赫音乐节上,观众得以欣赏到一场极为特别的《马库斯受难曲》。

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Gewandhaus)。合唱团前面齐整地站了一排聋哑人。音乐声响起,聋哑人合唱团成员配合歌手与舞蹈演员,用手语和表情再现了耶稣受难的故事。歌剧与默剧在此融为一体,愤怒的指控和悲伤的泪水自带有一种悲怆的力量。音符变幻成为3D的奇妙存在,总指挥GregorMeyer也不禁赞叹:“可视化的音乐非常美,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

两位舞蹈主演中的一位黑衣人(饰演者Okan Seese)是聋哑人艺术家——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是如此细腻、丰富、恰到好处,观众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竟然听不到演出的配乐,也听不到掌声和欢呼声。这场独特的音乐会为聋哑人与普通人建起了一座互相理解的桥梁。演出结束时,甚至出现了非常令人感动的一幕:观众使用哑语“欢呼”的手势来表达对表演者们的赞美和感谢。

不仅是阳春白雪

巴赫音乐节上不乏世界一流的音乐家,但这绝不仅是一场专业人士的华山论剑,而是音乐的盛宴。莱比锡主街上,朋克装的乐队奏响电吉他,一曲《卡农》惊艳全场,一圈年轻人席地围坐,听得入了迷。

550-5.jpg

托马斯教堂的周日唱诗活动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走上讲台,向牧师提问:“巴赫的音乐为何都是关于死亡和忍耐?”哥特式的圣彼得教堂里,200个孩子把巴赫的宗教赞美诗唱出了蓝调和布鲁斯的味道。公园边的路德教堂里正在进行一场热闹的演出:三十位幼儿园小朋友正在进行第一场大合唱。他们边唱边表演,认真劲头儿萌化了全场。

巴赫音乐节更是莱比锡全城的节日,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巴赫音乐节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家园。(作者:陈皮)

(原标题:巴赫音乐节,你的音乐节)

责编:郭妍汐、郭文锦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