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08:10:00|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期限再延长可能性大 谈判结果或影响国际格局
评论普遍认为,伊核谈判的意义早已超越核问题本身,不仅关乎伊朗与西方关系正常化,而且对于地缘政治、反恐与区域稳定乃至国际格局均有重大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此轮谈判再次失败,各方分歧无法弥合,这将意味着历时一年的谈判努力付之东流。伊朗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时期的恶性循环可能重演:西方国家重拾经济制裁大棒,伊朗则在“民族主义”情绪下加快核计划推进,反过来刺激西方制裁加码。任其演化,都可能导向战争。
目前最为集中的预测结果是谈判期限再次延长。此前有美国官员暗示,如果此次仍达不成协议的话,他们将要求再次延长谈判:他们押注在油价的不断下跌、实施新制裁的威胁,以及加强破坏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上,可能会共同促成一份协议。
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坦言,他对达成协议并不乐观,但此次谈判期限有可能被迫延长。哈蒙德说,英国希望结束谈判,但宁可不签协议,也不会“在原则问题上低头让步”。
路透社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的话称,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24日前达成某种临时协议或建立协议框架,从而在未来几个月内达成最终协议。来自伊朗方面的消息也暗示,鉴于双方在一些关键技术性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在短期内弥合,谈判有可能推迟到明年3月结束。
伊朗 核问题 六国 谈判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