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1 09:18:00|來源:新京報|字號:
新京報:當我們在談論“工業4.0”時,實際上是在談論什麼?
蔡洪平:第四代工業革命,實際上是智能化生產。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它是“互聯網+機器人+自動化+個性化+3D、4D打印”的高效率生產。簡單地說,工業4.0時代的生產基本不需要人,逐步智能化。它使用了互聯網、自動化、生產線等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大規模提高研發效率。甚至可以在全球實現研發和下訂單,通過智能化、物聯網和現代物流,商品可以全球化配送。
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法律保護
新京報:為什麼中國尚未真正開展工業4.0革命?
蔡洪平:盡管中國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工業4.0的重要性,已經把它寫入十二五規劃和相關文件中,但是,目前中國在法律、金融以及相關配套制度方面尚存在不足,缺少工業研發的心態和生態。
新京報:如果以德為師,中國距離工業4.0還有多遠?
蔡洪平:我曾經說過,中國目前需要更多的工程師,需要更多的任正非和雷軍,而不是需要更多的互聯網企業。畢竟,制造業才是生產力的根本。
新京報:中國要發展工業4.0,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蔡洪平:第一,目前中國互聯網的陣地主要集中在零售、消費、物流等領域,還沒有大規模引入到生產力的開發和智能化生產上來。而從資本市場來說,許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國上市以后,估值很高,導致了很多風投、PE等金融機構更加青睞互聯網企業,也促進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但是,從事智能化生產的企業,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第二,目前還沒有具備新技術研發的心態,因為這種互聯網技術運用到生產上來,需要很強的工業心態。工業心態,是做工業的認真執著,要在精細的領域深耕,而不是炒股、賺快錢、盲目追求互聯網的短期心態。
第三,缺少理想的工業生態。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個配套的、系統的研發生態,這個生態包括了私募基金、風投等金融機構的支持。在德國有很多這樣的金融機構支持小企業進行生產研發,如果沒有這些金融機構的支持,小企業前期會很難生存下去。
第四,中國在做智能化研發生產方面,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法律保護。當研發者辛辛苦苦開發出前沿的技術之后,中國缺少法律和專利保護,基本誰都可以抄襲。近期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就提出依法治國,正是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好時機。
第五,國內研發成本太高,融資成本也很高。目前很多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動輒高達10%以上,很難生存下去。而歐美小企業的資金成本很低,而且他們還有其他資金的支持。
新京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呢?
蔡洪平:要解決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涉及法律、金融體系等,這都不是單一的問題,而是系統配套問題。(金彧)
原標題:德意志銀行蔡洪平:中國需要更多的任正非和雷軍
![]() |
蔡洪平 雷軍 任正非 德意志銀行 銀行存貸 京報 互聯網企業 非改革紅利 私募基金 后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