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德國頻道>>一屏>>頭條列表>> 正文

柏林牆倒塌25年 德國“仍在統一”【2】

2014-11-14 09:52:27|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反思“捐贈”政策

  數據顯示,從1991年到2013年,流入德國東部地區的援助資金多達2萬億歐元。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團結”是1993年路線圖的核心。該概念已被寫入德國憲法,以確保所有德國人生活水平一致。這些援助基金使柏林和其他東部地區擺脫經濟窘境,並幫助東部支付沉重的社會成本,如數百萬人的養老金。

  但德國伊弗研究所德累斯頓分所所長約拉格尼茨表示,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援助體系產生了嚴重缺陷,在某些地區催生出依賴風氣。從許多指標看,東部或許還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迎頭趕上。

  其實,西部地區也出現了與新聯邦州類似的痼疾:工業萎縮、失業率攀升、勞動力外流、財政入不敷出。尤其在魯爾區,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按需分配“團結援助款”,而不是把所有錢都投給東部。今年1月,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所在的黑森州聯手工業大州巴伐利亞,要求最高法院裁決財政平衡計劃是否符合憲法。“我們黑森州人感到很團結,但我們不傻”,該州財政部長舍費爾說。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稱,1990年至2013年間,190萬人從前東德地區移居前西德地區。去年的數據表明,兩地之間的淨移民數量已微乎其微。但低出生率、此前大批民眾出走和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重東部的窘境。“鑒於東部‘追趕速度’緩慢,東西德擁有相同生活條件的目標是天方夜譚”,馬格德堡經濟學教授卡爾海因茨·帕闋說。

  “統一”需要兩代人

  冷戰末年的西柏林市長、兩德統一后當選柏林市長的艾貝哈德·迪普根認為,兩德統一並非可以“完成”的事,更似是需要時間的自然過程,視自己在“轉變”中是輸家的人至今依然存在,這需要至少兩代人才能克服。

  盡管如此,許多德國媒體認為,柏林牆的倒塌改變了歐洲和世界的歷史。《柏林日報》稱,德國是世界一些國家統一的典范。歷史上並沒有很多成功的統一,和平統一更是鳳毛麟角。德國《波恩總匯報》則表示,統一是美麗的,值得慶祝,但不能隻看故事而忽略問題,德國東西部之間仍存在一道無形的牆。

  東德留給德國人的並非都是苦澀。調查顯示,曾經生活在前東德地區的1600萬人中仍有10%到15%想重返過去。如今的德國有股東德懷舊風,在德國網店裡,兜售前東德時期“小玩意兒”的買賣十分火熱。從服裝、音樂、電影、原版紙到前東德的勛章,從弗萊伊堡的“小紅帽”香檳、施普雷瓦爾德的酸黃瓜,到“imNU”牌的麥芽咖啡,這些懷舊商品很有市場。

  美國《外交政策》總結了前東德8個表現優異的方面,其中有:良好的托兒所和學前教育,循環利用、物資再生,包岑的香腸、芥末醬,母乳銀行,裸體主義,女模特,笑話更好笑,以及社區團結——前東德人常說從前有一種更為強烈的同志友情和集體認同感,如今已被金錢至上的新自由主義摧毀了。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柏林辦公室主任海克·麥克隆女士也稱,時至今日,西部依然缺乏照顧孩子的機構,而前東德在這方面可謂已做到極致。前東德外長梅克爾認為,東德幫助德國實現了對國家認同的統一。二戰后,西德為其德國身份感到羞恥並在歐洲尋求認同感。“國家的觀念離他們很遠,東德恰恰相反,我們對身為德國人有著強烈的意識。”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東德問題專家克勞斯·施羅德認為,“前東德時期那代人中,許多人仍有無家可歸的感覺,對統一后的德國有陌生感。”他們認為東德時期的生活更簡單。有東德背景的家庭中,40%的子女表示,在與父母談及東德歷史時沒有用獨裁一詞,甚至50%的人認為,西德也沒有純粹的民主。

(責編:程瑤)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統一 德國經濟 柏林牆倒塌 統一后的德國 德國統一 德國媒體 團結 環球時報 分裂 卡爾蔡司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男子冒充中央巡視組官員 受審仍打官腔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曝光(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