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開元網報道,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舉辦的“國家公祭,華媒行動”在12月2日上午參觀了拉貝紀念館,這座故居紀念了有著“南京好人”之稱的德國人拉貝,紀念並感激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盡其全力來救助南京難民。遺憾的是,這位被南京人至今仍然稱道的德國人卻不為德國大眾所知。
約翰·拉貝(John Heinrich Detlev Rabe)出生於德國漢堡,1909年被西門子公司派到了中國工作,開始了他與中國長達三十年的深厚淵源。拉貝在中國結婚生子,先后在北京、天津和南京西門子工作。如今的拉貝紀念館就是拉貝在南京工作的住所,位於南京市小粉橋1號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南園。
日本攻打南京期間,拉貝聯合十幾個駐南京的西方人設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他們希望安全區能夠為難民提供一個庇護所。安全區共有25個難民收容所,收容了近30萬難民。拉貝位於小粉橋的居所也用來收容難民,名叫西門子難民收容所,在花園中保護了600多名難民和將士。拉貝更是自己親自在家中修建防空洞,希望能更好的保護難民。
在這期間,拉貝還詳細記下了日軍的暴行,留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日記中記錄了500多起日軍造成的慘案,留下了詳細的文字和圖片紀錄。
1938年2月,拉貝被西門子召回德國。回到了德國,拉貝仍不忘南京和南京的難民們,他在柏林作演講報告,揭露日軍在南京所做的暴行,向當時的元首希特勒遞交文書,希望德國政府能夠向日本施加壓力,制止日本的非人道暴行。
遺憾的是,拉貝的事跡在德國不為人所知,在網絡上搜索拉貝,能夠查找到的德文資料寥寥無幾。拉貝紀念館負責人楊善友解釋道,德國對拉貝的漠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拉貝曾經是納粹黨人,在二戰結束后因此受到了逮捕。事實上,拉貝加入納粹黨也是事出有因。為了在南京創辦德語學校,拉貝希望能夠得到德國政府的支持,因此才加入了德國國家社會黨,也就是納粹黨。但是,拉貝從未參與、進行任何納粹相關的活動,恰恰相反,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與日方交涉,更好的保護安全期和難民們。他在自家花園中拉起納粹旗,令日軍望而卻步。日軍隻能在拉貝不在家的時候來小粉橋騷擾難民們。
正因為拉貝的人道主義感動了南京人,當拉貝在德國生活拮據的時候,南京市民自發的捐款捐物以及國民政府的每月補助,將救濟通過瑞士轉給住在柏林的拉貝,使全家人得以度日。1950年,拉貝因中風而在柏林去世。
幾十年來,拉貝與他的日記都被封存在了遙遠的西方,直到1996年《拉貝日記》重見天日,成為了見証南京大屠殺的有力証據。拉貝的外孫女將拉貝的墓碑捐獻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保存。中國留學生自發捐款,重新為拉貝在德國的陵墓修建了墓碑和拉貝半身像,墓碑的底部用中文寫著“南京好人”。
如今的拉貝紀念館依舊安靜的矗立在小粉橋,曾經的苦難似乎早已隨著時間飛遠,這位南京好人的事跡也沉靜的在這裡等待著,等待著我們撣去他的塵土,細細品讀他的無畏和博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