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12月2日,“國家公祭,華媒行動”海外華文傳媒採訪團採訪了多處南京大屠殺遺址,更詳盡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殺這段中華民族的慘痛歷史。
採訪團首先探訪了拉貝故居,經過前一天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深入了解,各位採訪團團員都對通過國際安全區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過25萬中國人民的國際友人約翰·拉貝留下了深刻印象。拉貝紀念館負責人楊善友向採訪團介紹,拉貝紀念館是曾被譽為南京“辛德勒”的德國人約翰·拉貝70年前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曾是南京大屠殺時期的難民收容所,拉貝在這裡救濟了600多名難民,並且知名的《拉貝日記》也是在這裡誕生的。1937年12月,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前,拉貝被推選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及其領導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在中華民族的危急時刻,出於正義感和仁愛之心,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盡其全力照顧、保護、拯救處於日軍暴行恐怖下的中國軍民,揭露戰爭罪行,呼吁世界和平。
來自拉貝故鄉的德國開元網總編輯張亦可參觀了拉貝紀念館后表示,參觀拉貝先生故居,聽聞他的事跡后,我十分感動但又很遺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先生不遺余力救助中國難民。他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但遺憾的是,在他的祖國德國,因為拉貝納碎的身份,他救助難民的英雄事跡長期不為人知。回到德國后,她一定著重報道拉貝先生事跡,讓更多的德國人認識這位“無名英雄”。
隨后,採訪團來到了來到了南京中華門,這是一座明代城門,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就是由此進入了南京,炸毀了中華門的三層鏑樓。明城牆專家楊國慶接受團員採訪時介紹,侵華日軍對南京城牆造成了巨大的破壞。1954年7月28日,中華門西側400米的地方忽然垮塌,造成31人死傷。這處垮塌的城牆就是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屢攻不下,重炮轟擊,飛機轟炸,使城門坍塌。“我從很多侵華日軍的日記中看到,當時我們很多受傷的將士,受傷后來不及撤退,侵華日軍將他們用刺刀扔到城下。所以南京很多城牆沒有保存完好,與侵華日軍有很大關系。”
據了解,在中國首個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全球五大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16家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在南京進行了“國家公祭,華媒行動”集體採訪活動,採訪團此前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遇難同胞敬獻鮮花,並宣讀了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紀念南京大屠殺〝和平宣言”,呼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