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德国频道>>人在德国>>右侧列表>> 正文

中国欧盟对接发展战略 提升双方企业合作质量

2015-06-30 15:46:36|来源:解放日报|字号:

摘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对欧洲诸多领域产生推动力。”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维特告诉记者,“一带一路”除了能吸引更多欧洲企业赴华投资。

  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双方合作进入提质升级的阶段,欧洲新兴企业希望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希望提高双方合作质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总额3150亿欧元的“容克投资计划”,两者发展战略的对接将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带来机会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对欧洲诸多领域产生推动力。”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维特告诉记者,“一带一路”除了能吸引更多欧洲企业赴华投资,更为显著的是,欧洲企业愿与中国企业建立深层联系,进而吸引后者来欧投资合作。当中不但有物流企业,还有工业、高新科技企业,“中国的高精尖产品越来越多,给欧洲高新科技企业创造了合作的机会。”

  “欧洲经济经历了7年的低迷,如果能去中国发展,我立马就动身。”汉斯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工作过两年,是个“中国通”。如今他的身份是Peira 的创始人,这家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迷你企业,包括汉斯在内只有7名员工。

  欧洲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并不少,这些企业创造了三分之二的就业机会,而“容克投资计划”中约750亿欧元将投向中小企业。但是,一家迷你公司想要成长为中型企业,需要更多科研投入和外来投资。汉斯的主要市场在欧美,但前不久,两大客户濒临破产,他不得不终止相关的合作项目。“容克投资计划”对欧洲以外的国家或投资者敞开了大门,非常欢迎第三方参与其中。眼下,汉克看好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景。

  对接还需打磨

  看好归看好,但中欧市场对接并非易事。“做生意时,西方人像在下国际象棋,针锋相对;中国人下的是围棋,通盘考虑。”汉斯告诉记者。

  汉斯认为增进了解,欧中企业之间合作才能更加顺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经营长期、良好的伙伴关系非常重要,“这可不是一单生意或通过网络就能搞定的。”此外,不同的文化环境也得纳入考量。欧洲人个性独立、对抗性强,而中国人有集体意识、包容性强。而想要打破文化的壁垒,唯有增进了解。

  在比利时蒂伦豪特的飞利浦照明工厂里,经理英格女士持类似观点。英格在上海工作过7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欧中“行事方式”的不同:欧洲人常花大把时间做计划,然后慢慢实施;中国人重视实干,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英格认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之后,中比文化有不少共通之处,“我们都非常重视家庭,也很尊重长辈的观点。”

  作为律师,德维特建议,中国企业不但要熟悉欧洲的经商环境,还要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尽管欧盟是一个整体,但各个国家的法律不尽相同。企业需要获取更多信息,避免浪费时间或遭遇纠纷。

  盼望人才交流

  “一带一路”和“容克投资计划”的对接还将带来更多中国和欧洲智慧。

  “在马可·波罗时代,中国富有创造力,欧洲也很开放。如今重新激活这条通道,对欧中企业来说非常必要。”汉斯告诉记者。

  中国和比利时有着多年的情谊。上海贝尔电信和西安杨森制药等,都曾是中比合资企业。近年来,双方的合作向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2010年,比利时微电子中心向中国企业转让了65纳米芯片技术。2012年,中国首个科技企业海外孵化器落户比利时新鲁汶大学。“欧洲和中国应该成为互利的伙伴,未来让更多欧洲本土的企业分享红利。”汉斯说。

  飞利浦公司早在1920年就进入中国市场,英格盼望未来双方能进一步提高合作质量。她建议打造欧中企业间的教育培训体系。飞利浦公司一旦在上海的工厂中发现人才,就会派其到欧洲的工厂培训半年,了解当地的技术环境。

  欧洲企业家们坦言,两大战略的对接并非易事,但欧中合作有不少乐观因子。德维特举例道:中国和欧盟政府在努力吸引投资者进入,双方无数企业到对方的土地上做生意,双方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欧洲高等院校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赴中国进修交流呈现上升趋势。德维特表示,“欧中合作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上大有可为。”(驻欧记者 王钰深)

(责编:程瑶)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企业转让,欧中,欧盟,一带一路,容克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