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0 23:51: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圖為"瓦礫女的一代"。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曾幾何時, 干勁十足、高高興興地清理二戰廢墟的婦女形象深深地烙在德國人的集體記憶裡。但一項新的歷史研究認為,德國戰后並沒有所謂的"瓦礫女的一代"。
那些扎頭巾,握榔頭,在德國大城市二戰后的廢墟中清理著碎石瓦礫的德國女性一度被稱作"瓦礫女"(Tr?mmerfrau)。每當"瓦礫女"紀念碑落成時,德國政治家們都會做出一些類似的表態,比如,前總理科爾2005年在慕尼黑"瓦礫女"紀念碑落成時就這樣說道:"她們是德國人重建意志和求生力量的象征。"他還補充說,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大量自願參加廢墟清理工作的女性。
然而最近,歷史學家萊奧妮·特勒博(Leonie Treber)卻推翻了上述宣傳。她指出德國既沒有"大量"的"瓦礫女",大部分清理廢墟的女性也並非出於自願,"瓦礫女是一個德國傳說。"萊奧妮·特勒博現在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編輯成書出版,取名為《瓦礫女的神話》。她從2005年以來一直在研究這個被視為"學術空白"的課題並且以此為題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
特勒博說,戰后的清除廢墟工作主要由建筑企業完成,他們有必要的設備,也期待從城市裡獲得建筑項目。"如果真的主要靠婦女肩挑手扛,那麼這些廢墟到今天都清理不完。"不過,建筑公司也需要人民的支持。畢竟,戰后德國要清除的廢墟多達4億立方米。特勒博的研究表明,"在德國城市清理廢墟的過程中,婦女隻扮演了次要角色。在柏林,約6萬名婦女參加了清理廢墟的工作,但這隻佔柏林婦女的5%。在柏林的英佔區,隻有0.3%的女性參加了廢墟清理工作。
特勒博說,柏林當時給參加清理工作的婦女僅次於最高級的食物配給。為了吸引更多婦女參加,人們有意識地展示婦女們高高興興地清理廢墟的畫面。這樣的畫面深深地烙在德國人的集體記憶中。"講話、電影和書籍都一再突出這樣的形象。" 一開始,這樣的媒體宣傳只是在東德有市場。瓦礫女被樹立為所有婦女的楷模,她們願意也理應從事一項男性職業。但在西德,努力工作、自信、尋求解放的婦女不符合保守的婦女形象。巴伐利亞社民黨政治家麗莎·阿爾布萊希特(Lisa Albrecht)1948年參觀了廢墟中的柏林后就寫道:"看到那些在柏林清理廢墟的所謂的瓦礫女,我感到非常震驚。"
瓦礫女 二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