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9 08:31:30|來源:海外網|字號:
據中國僑網報道,法國《歐洲時報》消息稱,日前,由歌德學院(中國)與德國墨卡托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互探——2014德中文化管理交流項目”在北京舉行結業儀式。8位來自德國和中國的文化管理者成為本屆項目的學員,在過去三個月中,每位中國學員都與一位德國學員組成一個互助小組,共同參加在兩國舉行的理論強化課程,並在互助伙伴的文化機構中進行訪問。雙方還就合作項目達成初步意向。
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Enrico Brandt出席結業儀式,並為8位學員頒發結業証書。他在發言中指出,德中兩國在各方面的差異很大,這也使得跨文化的交流合作充滿挑戰性,“互探”項目恰好為兩國的跨文化合作提供了平台。
該項目發起人、歌德學院(中國)院長Peter Anders在接受《歐洲時報》記者採訪時稱,2013年第一屆“互探”順利結項后,在中德雙方文化管理人員合作計劃基礎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正與德國柏林弗裡德裡希皇宮劇院進行溝通,將合作一出大型表演藝術作品﹔中德兩家畫廊也正在籌劃一項藝術交流項目。
“本屆項目選擇的4位中國學員和4位德國學員匹配度很高,他們工作的機構背景、表演藝術領域、思維方式和文化認知均有相似之處”,Peter Anders認為,兩國學員通過互訪對方國家,一起學習和成長,在理解的基礎上,不僅得到了技術層面的提高,也學會解決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問題。”
來自德國的Mareike Uhl從事劇場項目管理工作,是本屆“互探”項目的一位參與者。她說借著“互探”,第一次前往中國,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人對德國了解很多 ,但德國人對中國了解並不多,這也正是我們對話的原因和意義”。
她表示,通過本次項目,對中國劇場的歷史和現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她在學習過程中與中國同伴成為了朋友,以后將就博物館藝術教育方面展開更多互動和交流。
紀錄片項目經理鐘秋夢是本屆項目的一位中國參與者,經過三個月的交流,她已與德國同伴就“影像節”在中國的拓展形成了初步計劃。她對記者說,這次是自己第一次來德國,了解到大量德國文化訊息。“在德國的學習是一段十分有趣的經歷,我的德國同伴常帶我去柏林博物館參觀,還給我講很多德國歷史 ,我們交流很順暢,沒有太多對話的困難。”
鐘夢秋也提到,通過此次項目,她在德國拜訪了多個紀錄片制作公司,了解到德國紀錄片市場的現狀。“德國紀錄片制作成熟,市場趨於飽和,而中國紀錄片還處在發展階段,擁有很多題材,市場潛力巨大,兩國有很多合作空間”。
據悉,“互探”項目於2013年舉辦第一屆,旨在為中德兩國雙邊文化領域的合作提供專業知識和系統性指導,並在兩國文化管理者和文化機構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以便增強兩國在文化領域上的密切合作。今年的8位參與者從兩國80余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培訓項目最主要的目的是促成中德文化項目的開展。(吳青)
文化認知 互探 文化領域 文化參贊 文化管理 歐洲時報 管理者 文化項目 紀錄片 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