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德國頻道>> 正文

新西蘭華人遺骸沉船挖掘引爭議 系華人移民悲劇

2014-11-28 08:41:00|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載有早年華人移民遺骸的沉船是否應當被發掘,近日在新西蘭國內引發爭議。上周,由新西蘭紀錄片制作人阿爾伯特率領的搜索小組,在新西蘭北島霍基昂卡灣以西21公裡的水下150米處成功搜尋到112年前沉沒的“文特諾”號運輸船,並從船上打撈出部分物品,對外進行展示。阿爾伯特表示希望與相關部門協作,打撈起沉船上的華人遺骸,幫助他們走完“回家的路”。然而,新西蘭華人和政府官員對於是否應該對“文特諾”號沉船遺址進行挖掘和旅游開發,表達出反對意見。

  “文特諾”號海難是新西蘭華人移民史上的悲劇。早在1865年,華人已經是最早移民新西蘭的族裔之一,當時南島奧塔哥地區的金礦吸引了大批來自廣東的淘金者,其中不少人因疾病、窮困等客死異鄉。1902年10月,新西蘭華人慈善互助組織昌盛堂租用英國蒸汽貨輪“文特諾”號,把499具華人遺骨運回故鄉安葬,其中大多數是老年華人淘金者。不幸的是,“文特諾”號10月26日從惠靈頓港起航駛往香港后僅一天,就觸礁受損。但因為當地沒有合適的干船塢可供修船,船長決定繼續行駛,改道前往奧克蘭。途中,由於海水從破損處涌入過快,“文特諾”號逐漸失去控制,最終於28日晚沉沒於霍基昂卡灣。

  海難中,“文特諾”號上的40位水手和乘員有13人遇難,部分華人礦工的棺木被沖上附近的海灘。當地的毛利部落善意地救助了幸存者,並將遇難者尸骨和棺木安葬。至今,這片長滿了亞麻的山丘還被當地人稱作“華人山”。時間匆匆過去110年,新西蘭紀錄片制作人阿爾伯特於2012年首先發現了沉船遺跡。此后,經過兩年多的多次水下作業,先后挖掘出台燈、舷窗等物件。

  不過,新西蘭議員凱文-戴維斯隨后的表態引起了爭議。在接受《北方倡議報》的採訪時,他稱希望借此事吸引中國的游客和投資:“將有很多機會,讓中國的投資來到(新西蘭)北方地區,同時也將創造旅游機會。”他甚至提到,應該提升當地基礎設施水平,以適應中國游客到來。

  針對“文特諾”號沉船遺址的商業開發,引起了新西蘭華人社會和相關政府人員的反對。主要由華人老移民組成的新西蘭華聯總會代表楊惠芳25日對美聯社表示,阿爾伯特對沉船的發掘沒有征得該協會的同意,該組織已向政府申請了遺址保護令,防止沉船被再次發掘。該協會還要求阿爾伯特將挖出的文物交給該組織。

  新西蘭政府民族關系專員達姆-蘇珊也反對商業開發沉船遺址。她強調,當時華人幸存者與遇難者遺體被沖上海灘,得到了毛利人的幫助,是民族交流的裡程碑事件。2013年,當初華人遇難者和毛利人的后裔在霍基昂卡灣相聚,並豎立起沉船紀念碑。在接受《新西蘭先驅報》的採訪時,蘇珊說:“正像我們無法將新西蘭的派克河(曾於2010年發生嚴重礦難,29人遇難)變成旅游景點一樣,我們應該給予‘文特諾’號的遇難者及他們的后人以尊重。”

  26日,《環球時報》記者就“文特諾”號沉船引發爭議一事,採訪了主導此事的新西蘭議會華人議員楊健博士。他表示已經與阿爾伯特及華聯總會方面進行溝通,阿爾伯特本人並沒有借沉船遺址進行商業開發的意圖。在他的協調下,雙方已經基本消除了誤解。(王淼)

(責編:呂文寶)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文特諾 新西蘭先驅報 沉船 移民新西蘭 新西蘭北島 華人山 環球時報 北方倡議報 華人移民 紀錄片制作人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反家暴細分家暴類型 專家稱隻回復“哦”算家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公開(組圖)

安徽男子冒充畫家性侵25名女子被執行死刑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