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德國頻道>>聚焦德國>>中德關系>> 正文

徐小平:做好藍領要有一種習慣

2014-11-24 11:31:22|來源:解放日報|字號:

  徐小平在“研究”儀器。

  據東方網報道,如今,國內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而轉型的關鍵離不開人。“學技術哪家強”只是個娛樂段子,但中國技術工人怎麼變強,卻是個必須關注的嚴肅話題。

  技術藍領徐小平的名字最早見諸報端,已是10多年前。他的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伴隨著中國制造業蹣跚起步到飛速奔跑。徐小平的身影在制造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留下不同印記,他創造一系列“藍領奇跡”的同時,對技術,對人才,對行業的思考也在不斷深入。

  還是要念一次大學

  最近,徐小平忙業務的同時,也正忙著准備本科畢業論文答辯。54歲的他,終於就要大學畢業了。邊干邊學,邊學邊干,學以致用,成了這位技術藍領整個職業生涯的寫照。

  “還是要念一次大學。”徐小平說。盡管他經歷過很多專項培訓,比如到上外學德語,到德國學技術,但五年二工大在職本科,還是他第一次參加系統性的大學學習。對徐小平來說,念大學絕不是為念而念,不是要一張文憑給自己鍍金。“過去單項培訓教給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讀了大學,能幫助自己形成理論體系,更好地指導實踐。”徐小平說。

  徐小平從來不是迷信書本,甚至年輕時還認為讀書未必比得上干活。1978年恢復高考,徐小平子承父業,覺得修機器最有勁。但隨著工作實踐,徐小平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知識走不遠。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學,學德語時的“瘋勁”和“拼勁”廣為人知。但徐小平的學,總跟現實問題捆綁在一起,所以他學得有勁,也有用。在本科期間,徐小平年紀是同學中最大的,但做試驗做分析,總是最快完成的一個。

  “我的畢業論文關於數控機床,題目就從生產線上的實際中來,導師認為這篇論文有前瞻性,可以申請專利。”手上早有數不清專利的徐小平,說起大學老師的評價,頗為自豪。

  筆和紙不該離身

  徐小平馬上要本科畢業,在大學裡是學生的身份,而在他的行業裡,又是一位帶出一批批優秀弟子的“老法師”。

  “現在我們的制造業很發達,但比一比國外,一線制造工藝還不夠精細,技術不夠嚴謹,數據不夠充實。”談到干了一輩子的心愛行業,徐小平是一名挑剔的嚴師。

  近期業界有個說法,在全世界熱議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思維時,德國人不事張揚,悄悄地把制造業升級到了4.0時代。說起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徐小平坦言差距不小,而不小的差距由點滴細節產生:德國制造業從業者不論工人還是工程師,都特別講究用數據說話,一是一,二是二,從不講“大概”、“差不多”,嚴謹是一種習慣。

  “我們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應該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培養這種習慣。”徐小平介紹了一種反映習慣的細節:德國工人口袋裡筆和紙是“標配”,雖然現在計算機普及,但生產線上不可能拿著電腦干活,但帶上紙筆,遇到情況,就能隨時記下數據。有了數據,才能分析,才能踏踏實實地解決問題。

  “十幾年前的筆記本我現在都能找出來,有的紙黃了,碎了,但翻出來看,還是很有啟發。”徐小平說。

(責編:呂文寶)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徐小平 標配 研究 藍領 本科畢業 申請專利 職業教育 恢復高考 外學 畢業論文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沖擊香港立法會帶頭暴徒疑為網媒主持人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北工大校花撞臉林志玲 秒殺無數宅男(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