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德國頻道>>新聞速遞>>開元視角>> 正文

從“狩獵規范”看德國社會治理

2014-11-22 00:41:00|來源:人民網|字號:

2014年11月初,湖南省衡陽市公職人員肖衛東在狩獵時誤殺一名村民,引起強烈關注。經查,肖衛東所用雙管獵槍系非法持有,而同行非法打獵的還有10人。

在德國,如果你想打獵,可以扛起獵槍就行動嗎?顯然不行。在工業化社會,狩獵早就不是一項常見活動,但德國仍為此樹立了如叢林般森嚴的法律法規,事無巨細,都在“規矩”之內。

據統計,德國目前隻有約1萬名職業獵人,另有35萬人為登記在案的狩獵愛好者。但不論哪種情形,都要先參加理論與實踐課培訓,通過考試方能獲得狩獵資格証。考試分射擊、筆試和口試三部分,內容涉及武器的保管、使用與技術原理、野生動物與農林業知識、風險防范、獵物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衛生標准等。從知識儲備來說,職業獵人與業余愛好者並無分別。曾有德國朋友感嘆,這大概是德國人在學業之外能遇上的最難的一類考試。

不過,擁有資格証只是前提,獵人每次打獵都需獲得相應的狩獵權。不論狩獵區土地為公有還是私有,狩獵必須獲得土地所有者的授權,而且狩獵區面積一般不能少於75公頃。此外,德國各聯邦州對狩獵時間與范圍還有更詳細的規定。

針對狩獵槍支使用與管理的規定,則更為細致。擁有狩獵資格証的狩獵者,必須購買強制性獵人險,以防范狩獵中各種風險。具備這個條件,才能購買相關彈藥和槍械,其中殺傷力較強的步槍或霰彈獵槍不能超過5支。購買之后,槍支的保管、攜帶與使用各有章法,如在家中,獵槍必須處於無法被不具相關資格的第三者取得或使用的狀態﹔開車攜帶時,槍支必須空膛,鎖於箱內並放在后備廂中﹔隻有在狩獵中且有必要射擊時才能裝膛,扣動扳機前也必須排除一切誤傷他人的可能性。下薩克森州頒布的《狩獵風險防范條例》甚至明文規定:“要排除子彈或彈片經石頭、冰凍地面、水面彈起或經射穿獵物身體彈出而傷及他人的可能”。

德國的狩獵規范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個人狩獵需求、過剩的野生動物繁殖與珍稀動物保護之間進行協調。因此,各地對可獵取對象有非常具體的規定,不同獵區可獵取動物及動物年齡可能各不相同。同時,狩獵結束后,獵人必須將獵物的種類、大小、性別、出現和死亡的地點等各種信息,上報相關管理部門,以便其掌握動物種群的詳細信息,並對狩獵限制進行調整。

正是得益於如此繁復的規范,德國的狩獵活動才能“可持續”地維持。其實,狩獵規范不過是德國社會生活極為規范化的一個縮影。在德國,連如何避免扔垃圾擾民這類“小事兒”,都有耐人尋味的法規進行限制。一位德國華人律師對記者說:“沒有法律規范可循,德國人就會覺得寸步難行。”

如此精細的社會治理,首先當歸功於立法的周全與細致。在德國,除聯邦外,各州、各州下屬鄉鎮、社區乃至一些職業協會,都有權制定法律法規,而且一層比一層細化。各立法單位可以根據所轄范圍內的具體情況,形成針對性極強的法律條文。比如,法蘭克福的水源地在近郊巴特洪堡地區陶努斯山中的上烏澤爾河,巴特洪堡區便專門對該水源地的植被、空氣標准與土壤保護進行立法,立法對象單一明確,可行性也非常強。

更值一提的是,德國人在制定規則時,非常注重社會公共效益,包括維護環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考慮弱勢群體需求等。不論狩獵、釣魚還是伐木,德國法律對物種與年齡都有細致規定﹔在各種公共場合,隨處可見方便殘疾人的設計與設施,德國法律甚至規定,凡有殘疾人的工作區、居民樓,必須為其開辟或保留方便其出行的停車位。

生活在德國,可以真切感受到社會治理是一門精巧的學問。管理部門必須在個人與群體、短期與長遠利益之間,進行權衡與協調,同時對社會生活中的每個問題進行細致、清楚地研究,之后再進行精細、合理地規劃。“無規矩不成方圓”,德國社會治理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勤立規矩、善立規矩、巧立規矩,當然,還要更好地踐行規矩。

(責編:趙嬌、呂文寶)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狩獵 規范 德國 社會 治理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沖擊香港立法會帶頭暴徒身份曝光 疑為網媒主持人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北工大校花撞臉林志玲 秒殺無數宅男(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