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21:16:47|來源:海外網|字號:
據中國就業網報道,在德國的教育體制中,隻有約40%學習成績相對優秀的中學生進入大學,而60%選擇參加職業教育的中學生並沒有低人一等的觀念。德國父母看問題也很務實,他們決不會硬逼著子女讀高中、上大學,有的家長甚至會根據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在學校裡的表現反過來勸自己的孩子去讀職業教育。很多通過職業教育的德國青年有機會發展成為企業的骨干,甚至有的創業成功。而在我國,很多青少年不願選擇職業教育,每年中考之后,擠不上普高的初中畢業生們才在無奈下選擇職業教育。近兩年,國務院出台規定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國內一些企業已開始有意識地參與職業教育,定向培養技術人員。何時我國的職業教育能夠“對接”德國?
德國低失業率得益於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高失業率尤其是年輕人高失業率,成為歐元區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相比其他國家,德國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僅為7.6%(2013年3月),在歐盟國家中最低。德國未來工作研究所勞工市場政策主任希爾馬•施耐德認為,德國年輕人失業率低主要歸功於德國特有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
德國人才培養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實現。一條是小學——文理中學——大學,這是一條直接升學的道路,主要培養從事科學和基礎理論研究的研究人員﹔另一條途徑是小學——普通中學或實科中學——職業學校,這是一條直接就業的道路。小學生上完四年級后就要被分流,根據每個人的綜合情況升入更高一級的學校。尤其是作為學徒,或者說某些專門職業的培訓,開始學習的時間越早就越能夠更好地掌握技巧。
所謂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就是學生一半時間在職業學校學習,一半時間在企業實習工作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體系可以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前與企業簽訂協議,學習期間同時獲得工作經歷,還可掙到實習工資。
在德國,上大學並不是青年人成材的必由之路。德國聯邦政府數據顯示,每年有60%的德國青少年選擇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據統計,2010年初,德國國家認可的職業培訓種類達348種,共有170萬青少年選擇了職業教育,其中最受學員歡迎的職業培訓是工商類職業培訓,佔49%﹔其次是手工作坊類職業培訓,佔38%﹔其他領域的職業培訓,包括農業、公共服務、自由職業、家政服務以及航運等。
企業承擔雙軌制職業教育的大部分開支
在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的主要經費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歐盟以及企業、工會、行業協會、私立機構等共同承擔,其中企業承擔職業教育學制的較大部分開支。這樣,學生從十五六歲開始便進入就業體系,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國家教育經費。學校方面的開支主要來自聯邦州和鄉鎮的稅收收入。企業還負責承擔學生在企業進行職業培訓的所有費用,並向學生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貼。
聯邦政府在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中扮演“指揮棒”的角色,制定統一的職教法律法規,規范職教機構資質和管理﹔同時採取各種激勵措施,吸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各州政府負責學校的內部事務,包括課程安排、教師培訓等。地方政府負責學校的外部事務,包括校舍興建、教學資料購置等。
此外,崗位培訓還是德國終生教育體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德國 青少年 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