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22:4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金融時報11月11日發表評論員文章。考慮到歐元區未來微弱增長前景,人們可能認為歐盟公眾會喜歡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但事實是反對力量不斷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與TTIP相關的擔憂在德國最為強烈。無數的號召“停止TTIP”的團體正在發出警告。今年初皮尤公司在德國調查TTIP時,略微多數人認為該協定對德國有利,但大多數德國人對具體細節,如削減關稅、統一監管標准、取消投資壁壘等,持反對態度。公眾反對的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對大多數德國人來說,TTIP是表達其他更深層次擔憂的壓力閥,如全球化將損害當地標准,歐盟將不再為德國利益服務,美國不能被信任等擔憂。大多數德國人不願清楚公開地表達此類擔憂。
第二,不是就業、增長和世界貿易秩序等大的明確問題,而是一些相對模糊的問題,如食品標准和投資者保護等影響了德國人對TTIP的看法。如果TTIP允許美國公司銷售轉基因大豆或氯漂雞到歐洲市場,德國人可能會拋棄TTIP帶來的經濟利益。他們還擔心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可能會允許美國跨國公司損害德國環境、食品和勞工標准。一些模糊的擔心而不是理性的論據佔領了辯論。
第三,因為TTIP談判不公開,所以擔憂被擴散。部分德國媒體聲稱TTIP談判的秘密進行允許企業游說機構非正常地影響了談判結果,布魯塞爾的官僚正在出賣德國人民的利益。盡管歐盟后來公布了談判指令,並保証安全標准不存在風險,但效果不明顯,因為人們對布魯塞爾的信任度很低。德國政治家和民意領袖們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卸下防御態度,公開清楚地表明支持TTIP。
歐元 貿易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