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6 00:11:00|來源:新華網|字號:
新華網合肥11月4日電 4日晚在此間舉行的頒獎儀式上,量子通信、測量與計算國際學術大會(簡稱國際量子學術大會)組委會將2014年度國際量子通信獎授予瑞士學者尼古拉斯·吉辛和德國學者賴因哈德·維爾納。
國際量子通信獎,自1996年起由國際量子學術大會設立,分為實驗獎和理論獎兩個獎項,主要授予在該領域做出過杰出貢獻的科學家,迄今為止已有20多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2人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3人成為沃爾夫物理學獎獲得者。
據了解,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吉辛,因在“提升量子通信等相關前沿技術”方面做出貢獻,獲得2014年度國際量子通信獎的實驗獎﹔而憑借其在“量子糾纏與非定域性,量子香農理論,量子內存通道和量子細胞自動機”等領域的理論貢獻,德國漢諾威大學教授賴因哈德·維爾納獲得理論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教授此前曾獲得2012年度國際量子通信獎,是目前榮獲該獎的唯一華人。
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2日-6日會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參加2014國際量子學術大會。今年是這一國際權威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詹婷婷 徐海濤)
量子通信獎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