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2 13:4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交匯處,是柏林的標志建筑。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修筑此門,並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當時僅為一座兩根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威廉二世統一德國,為表慶祝,重新建此門。建筑師以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凱旋門式的城門。雕塑家又為其設計了青銅裝飾雕像和大理石浮雕畫。勃蘭登堡門頂端是一位背插雙翅的勝利女神,手執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在德國歷史上,勃蘭登堡門象征著普魯士王國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國的第一次統一和興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后,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柏林亦劃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分屬東德和西德管轄,勃蘭登堡門位於東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線上,也是冷戰時期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之間的分界線,因此它曾經成為德國分裂、歐洲分裂和冷戰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