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德國頻道>>聚焦德國>>聲色德國>> 正文

德國也“頭疼”:經濟穩定繁榮 貧困人口遞增

2014-11-02 13:12:35|來源:央廣網|字號: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消息,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3年,全德國大約有1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邊緣,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與前年同期相比,2013年有1300萬德國人面臨貧困威脅,佔到了德國總人口的16%左右。受貧困困擾的主要人群是婦女、失業者、單親、以及獨身者,其純收入大都低於歐盟的相關標准。以一個有兩名14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四口之家來計算,2013年德國的貧困門檻為2056歐元,相當於16000元人民幣,而一名成年獨身者則為979歐元。根據調查,在德國69%的失業者、35%的單親者以及40%左右的獨身者生活在貧困邊緣,而女性致貧的風險又遠遠高於男性。

  目前,德國一方面保持經濟穩定繁榮,在世界貿易中甚至超過中國成為最大的貿易順差國,而另一方面,國內的貧困人口卻在不斷增加。有分析指出,德國經濟之所以能經受住世界經濟危機風浪的沖擊,尤其是在歐債危機的雙重壓力下還能夠一枝獨秀,主要是有三個關鍵因素:前總理施羅德的前瞻性改革、德國強大的實體經濟以及巨大的中國市場的支撐。德國經濟靠的不是各種虛擬的金融衍生品和房地產投機,而是實實在在質量上乘的高附加值工業產品,如汽車、機械、醫藥、化工等等,而迅速崛起的中國又為德國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以汽車為例,目前每兩輛大眾車就有一輛是賣給中國消費者的,同時中國也是德國寶馬車全球最大的市場。

  前總理施羅德所謂的〝2010議事日程改革〝無疑是未雨綢繆,在大規模危機到來之前對經濟政策和社會結構等做出來戰略性的調整,而這些改革一個重要的,同時也是飽受爭議的舉措,就是大幅削減了社會福利開支。它極大的減輕了德國在未來危機中的負擔,使得德國能夠調集更多的資源從容應對,但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底層百姓的利益,為貧困人口的增加留下了某些隱患。

  目前,德國的一些協會組織如福利聯盟和一些社會問題專家,包括德國在野黨派都通過媒體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並且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將最低月收入保障提高到1050歐元,相當於8000元左右人民幣、進一步減輕稅賦特別是家庭稅務負擔等等。但是也有一種意見認為,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將會增加德國企業的勞動成本,從而削弱德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最終會影響到德國的綜合國力。而后者,雖然德國的稅種繁多、稅務復雜,有調侃說德國是“萬稅,萬稅,萬萬稅!”但對弱勢群體在稅務上也有相應的優惠措施,對家庭尤其是對有孩子的家庭,不但有一定額度的退稅優惠,國家還提供一些補貼,比如子女養育金(兒童金),孩子越多每月所領取的補貼也就越多,而且一直發放到孩子長大成人。所以說,如何解決貧困人口增加,或者說消滅貧困很難一蹴而就。這不光是德國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責編:呂文寶)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頭疼 德國經濟 經濟穩定 貧困人口 德國寶馬 經濟政策 全球華語廣播網 聯邦統計局 德國企業 貿易順差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閉月羞花金發女模地鐵走紅引萬人熱追

傳潘粵明董潔已復合搬回愛巢(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