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0 18:20:14|來源:南京日報|字號:
老齡化、新醫生增長緩慢,這些因素令德國陷入“醫生荒”。為此,德國涌入大批國外醫生。尤其是在德國鄉村,外來醫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外國醫生的不斷涌入,德國的“醫生荒”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
報道稱,造成德國“醫生荒”的原因很多。德國是歐洲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醫生群體也嚴重老化,目前約44%的德國本土醫生年齡超過50歲。而且由於德國醫學專業是限制專業,畢業又難,新醫生進入醫生隊伍的速度顯得緩慢。更令德國政府部門頭痛的是,德國中青年醫生多不願在國內行醫。許多醫生出走美國、瑞士和北歐等地,僅去年就多達3000人。目前在丹麥行醫的德國醫生托馬斯表示,丹麥的工作時間隻有德國的一半,且收入比德國要高不少。他已經把整個家搬到了那裡,孩子的學校也不像德國那樣半天制。
“醫生荒”的另一個原因是城鄉差距大。像大城市漢堡,每151名居民就有1名醫生﹔而在農業州布蘭登堡276個居民才有1名醫生。去年才走上醫生崗位的克勞迪婭說,年輕醫生不願意到農村行醫,不是因為農村醫院條件艱苦,或收入較少,而是文化生活缺乏。
兩年前,德國通過一項法律,認可在外國獲得的職業資格証書。這使得醫生執業資格官方許可的頒發對象不再受到醫生國籍的限制。這一新政策,引發“外國醫生來德潮”。2007年,德國隻有1.15萬名外國醫生,目前已經超過3.1萬。
特別是東南歐的醫生更加踴躍,到德國的醫生數量連續第三年翻倍,許多醫生甘願到德國農村行醫。來自塞爾維亞的29歲醫生伊瓦娜,目前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小城伊達爾-奧伯施泰因一家醫院行醫。這家醫院有許多外國醫生,來自印度、匈牙利、埃及、烏克蘭和斯洛伐克等國,但就是沒有德國年輕醫生。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醫學協會會長霍法特直言:“越是鄉下,就會有越多的外國醫生。”德國的收入和工作條件比較好,因此吸引大批外國醫生。在塞爾維亞,一名新醫生月薪僅有350歐元,但在德國一名助理醫生的收入是塞爾維亞新醫生的10倍。德國一般醫生的平均月收入達到5000歐元。
不過外國醫生的涌入也令投訴案例越來越多。這些外國醫生面臨的問題不只是語言障礙,還得面對能否被當地人接受。德國患者保護基金會顧問絲坦澤威奇表示,如果病人眼中的“半個上帝”德語講得結結巴巴,會影響醫患交流。未來,德國對外國醫生的大門仍會敞開,但准入政策會更加嚴格。
醫生執業資格 醫生群體 德國本土 醫生荒 醫患交流 行醫 萊茵蘭 病人 醫學專業 職業資格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