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旅游華商IP電視紙媒滾動
2014-10-29 18:35:00|來源:解放日報|字號:
歌德曾說過,你如果喜愛你自己的價值,就要給世界創造價值。德國工業成功地詮釋了這句話。
工業既支撐了德國的繁榮,也將大批高質高價的“德國制造”出口到世界各地。在消費者眼中,“德國制造”已經成為可靠耐用的代名詞,而在德國企業看來,創新是保障其贏得消費者信任的源動力。
不吝惜研發投入
在德國小城倫寧根,博世公司的研發人員正陸續搬入新家。集團媒體負責人英格·拉波爾德告訴記者,一個新的研發基地還在建設當中,2015年夏天將完全投用,這也將成為博世全球創新網絡的中心。“這個離總部斯圖加特 "一步之遙"的研發中心將會有很多精彩故事。”博世總裁鄧納爾也對斥資3.1億歐元的項目寄予厚望,表示“新的研發基地將極大增強博世的創新力”。
對於創新的投入,德國企業總是毫不吝嗇。2012年德國對研發的投入約為790億歐元,其中企業投入佔到三分之二。歐委會去年底推出了歐盟產業研發排行榜,世界排名前20名的公司中有4家德國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國大眾汽車公司2012年度研發費高達95億歐元。而在歐盟企業研發投資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國公司上榜,包括戴姆勒、博世、西門子等。
在往日,創新是德國企業取得優勢的秘訣,到了危機中,創新就成了德國企業的“保命符”。據統計,歐債危機期間,德國幾乎所有行業都增加了研發經費,一半以上的企業推出新產品和工業流程。博世2009年到2013年的全球銷售收入起起伏伏,但研發投入卻從36.03億歐元穩步提升到45.43億歐元,幾乎佔銷售總收入的10%。
研發投入使德國企業能夠不斷更新產品和提升工藝,確保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拉波爾德介紹,在2013年,博世集團共申報了4964項專利,平均每個工作日20項。
盯准各細分市場
創新並非是跨國巨頭們的獨角戲,德國各界的共識是:中小企業才是創新的主力軍。目前,德國的中小企業佔注冊企業總數的99.7%,雇員佔總就業人口的80%,創造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左右。
別看它們個頭小,但有不少“隱形冠軍”。這個概念由德國企業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指的是那些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但在細分市場中佔據領頭羊的企業。譬如隧道機械工程領域的海瑞克、假肢矯形器技術領域的奧托博克集團以及被譽為衛浴界的“勞斯萊斯”的杜拉維特公司……以工具刃磨設備制造商孚爾默公司為例,全球員工隻有700人左右,但在磨床領域卻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
足球迷曾經一度為壓線球爭論不已,在巴西世界杯上,這個難題有了答案。國際足聯首次決定使用球門線攝像頭,以此判斷球是否破門。而開發該技術的入球控制公司正是德國企業,這個2012年才成立的年輕公司被載入了史冊。
仔細觀察這些企業,其成功源自創新能力及專門化程度,通過在細分市場上難以匹敵的技術優勢,實現精專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完美結合,“很多大企業的配套設備和軟件系統都來自中小企業,后者對創新有著十足的動力。”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評價道。
創新不止於發明
德國的創新並不止於發明。當不少發達國家紛紛將傳統制造業送往亞洲,德國企業卻在琢磨如何升級老產品、舊工藝。
以汽車制造業為例。129年前,德國工程師卡爾·奔馳發明出世界上首輛汽車,而如今,德系汽車的世界品牌不勝枚舉:寶馬、奔馳、奧迪、大眾、保時捷……德國人不斷地把創新技術和理念加入傳統的汽車制造業當中,從最初的速度、安全到現在的智能、環保。傳統的汽車行業中更是吸引了無數IT人才,一輛轎車裡可能匯集了最尖端的信息技術和軟件程序。
如今,不少人愛拿美國和德國作比,谷歌、臉譜、推特等突破性創新令人矚目,但德國卻將汽車、廚具、衛浴等隨處可見的產品做到最好,讓消費者心甘情願以高價換取高質量的體驗。
德國應用研究的最高獎項是“德國未來獎”,其評獎依據尤其注重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市場潛力等要素,鼓勵能有效促進德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研發。最新一屆的“德國未來獎”頒給了耶拿大學、博世公司和通快激光公司的3名研究人員,獲獎時,博世公司已借助該技術大批量加工精密元件。
合作創新不相悖
經濟全球化之下,競爭合作是企業乃至國家間的常態。
事實上,歐債危機已經給中德企業合作帶來難得機遇。過去幾年中,德國的許多中小企業遭受沖擊,並非技不如人或創新力不足,而是資金鏈發生困難。不少中國企業尤其是民企,通過合作、並購幫助其渡過難關,同時也為德企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市場。如今,在德中資企業有2000多家,一半以上是近三四年進入的。
而現在,中德兩國正用嶄新的概念給出回答:創新合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德期間,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魯班鎖”,這份中國學生用德國機床制作的禮物象征著“中國制造”與“德國技術”的融合。隨后,兩國總理共同簽署《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包含110項內容,而創新引領了整個合作的主題。
李克強在德國漢堡峰會上說,“經濟發展不是短跑,而是沒有終點的長跑。”中德的創新合作,正是為了共同贏得經濟長跑。(王鈺深)
德國工業 合作創新 汽車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